而他的这一行为 , 也间接影响到了该案后来的审判结果 。
钱与命之间的抉择 , 艰难退步李启铭被逮捕后 , 考虑到其父亲是肇事地点所在的公安局副局长 , 为了加大此案审判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 有关部门还采取了异地审判的方式 。
从中可以看出 , 当地检察院对这起案件的彻查决心 , 而人们也明白 , 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
彼时 , “李启铭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一问题 , 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不少专家学者根据案件“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 , 认为他很有可能会被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起诉 , 而非寻常的“危险驾驶罪”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 “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量刑可判处死刑 , 而“危险驾驶罪”最高量刑通常不会超过7年 。
正常来说 , 李启铭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 倘若受害者家属有提出相应的经济赔偿 , 他也应该一并承担 。
但笔者在文章前面说过 , 李启铭看似是身家显赫的官二代 , 可实际上他本人只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 压根没有多少个人财产 。
换而言之 , 作为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 , 即便法律最终判处李启铭死刑 , 受害者家属最终还是难以从其身上拿到经济赔偿 , 因为他根本没有多少钱 。
在这一方面 , 李启铭与谭明明的情况颇为相似 , 说白了就是受害者家属面对案件的单向选择——“要钱还是要命” 。
而在官场混迹多年 , 对案件判决条件十分熟悉的李刚 , 自然深知这一点 。
和“玛莎拉蒂案”不同的是 , 李刚并没有像谭明明的家属那样“胁难逼迫” , 趁机提出“以钱换命”的要求 , 而是选择徐徐图之 。
据陈林透露 , 陈晓凤去世当晚 , 李刚带着妻子来到陈家人所居住的宾馆“看望” , 这也是事发之后 , 夫妇俩首次上门道歉 。
但陈晓凤的父母并没有与李刚夫妇见面 , 而是交给其叔叔和村支书代为见面 , 期间 , 李刚朝陈晓凤的叔叔说了声对不起 , 并留下500块钱 , 随后便离开了 。
陈家含辛茹苦养育了20年的女儿惨死 , 而李刚首次见面却只是说声“对不起”和留下500块钱 , 单凭他的这一行为 , 确实很难让人相信其道歉的诚意 。
事实上 , 纵观李刚与受害者家属见面的过程 , 我们不难发现 , 他的“道歉诚意”很大程度上与案件的进展有关 。
陈晓凤去世时 , 舆论还没有发展到铺天盖地的程度 , 这也是李刚“有恃无恐”的底气 。
但让他没想到 , 自家儿子闯下的这场“泼天大祸” , 不仅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而且舆论竟然发酵得如此迅速 。
从2010年10月18日到19日 , 李刚连续两天晚上到陈家人所在的宾馆“看望” , 还与陈晓凤的父母见了面 。
第二次登门道歉时 , 他留下了一些慰问品;第三次见面 , 他在临走时又塞给了陈晓凤叔叔5000块钱 , 说是给陈父陈母添几件衣服 。
不难察觉 , 李刚向陈家人道歉的态度一次比一次“诚恳” , 与其“忏悔态度”形成鲜明正比的 , 则是人们对案件的关注度 。
同年11月5日 , 李刚再次找上门 , 与陈家人达成赔偿协议 , 陈晓凤的家人获得其46万元的赔偿并签署了几份协议 , 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刑事谅解书”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陈晓凤的父亲陈广乾并不知道“刑事谅解书”的具体含义 , 在这种情况下 , 陈家人放弃了参与诉讼 。
除此之外 , 李刚还给另一名受害者张晶晶送去了9.1万元的赔偿 , 在他的努力下 , 张晶晶最终表示:“不旁听、不作证、不追究李启铭的责任 。 ”
虽然两个受害者家庭对该案的“退让”程度不同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他们的“原谅”确实为李启铭的量刑带来了减轻 , 而这一情况也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 。
彼时 , 许多人都对这起案件感到好奇:“在受害者家庭放弃参与诉讼和不追究责任的条件下 , 检察机关将会以何种罪名起诉李启铭 , 法院又会对他做出怎样的判决?”
令人困惑的判决 , 质疑与解释事实上 , 对于两个受害者家庭在这起案件中做出的选择 , 人们可以说是深感理解 。
作为被告方的家属 , 李启铭的父母对该案并未负有直接责任 , 自然也就没有法定赔偿义务 。
陈晓凤生前的日记
说白了 , 李刚夫妇可以替子女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赔偿 , 但法院不能强制他们支付赔偿款 。
推荐阅读
- 浙江:因儿媳教育孩子的问题,公公用板凳砸过去,悲剧
- 锺嘉欣晒饼印全家福,网友聚焦胸部
- 河南信阳:女子在别人果园里放羊,男子发现树叶被啃驱赶羊群,女子称把羊打坏要报警
- 2023年1月15日起施行!宁波镇海区出台拆迁补偿、补助、奖励新政!
- 意大利将罚款单与收入挂钩 对酒驾和吸毒开车者开启终身不许开车
- 观山湖消防发放万余份消防宣传资料铺天盖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
- 这位居民小组组长,时刻操着禁毒的心
- 职场心理学:假装喝醉
- 屎从天降,墙壁上全是排泄物,给黑死病加buff夺走2500万条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