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的身体是一部复杂的机器 , 保不齐哪个关键零件会意外失灵 , 所以时下有句流行的话: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 在有限的生命里就该好好对自己 , 去见你想要见的人 , 去过你想要过的生活 , 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
最初读到这句话时深为感动 , 因为确实在身边看到过许多人和事遭遇到意外的结果 , 令人无限感慨 。 可细细品味这句话又似乎有怂恿人们及时行乐的味道 , 大概是笔者太过庸俗才应了那句话:“你是什么人 , 就有什么样的想法 。 ”
可惜领会成“及时行乐”的人还有很多 , 河北黄骅女子陈妪便是其中一个(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她已过了知天命之年 , 外孙常围在她身边一口一个“姥姥”叫着 , 丈夫更是她的骄傲 , 从结婚开始两人就一直关系融洽 , 无论家里家外都感觉这是一个和美的家庭 。
陈妪唯一的爱好是上网聊天 。 众所周知如今是个全民聊天的时代 ,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娱乐交友都可以通过一个微信全部搞定 , 陈妪在微信上聊天的人除了亲朋好友就是隔壁厂里的49岁男子王小点 , 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二人从初春相识已发展成亲密关系 , 经常互约由王小点驾车载之到方便之处 , 然后就在车上发生不正当关系 。
11月12日14时许两人又互约见面 , 随后王小点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半路载上陈妪来到老地方(某工业园外的一处空地) , 两人在正副驾驶位聊了一会便心有灵犀地一起挪到车后排座行了苟且之事 。
五分钟后二人又回到正副驾驶位继续愉快地聊天 , 正聊着王小点忽听陈妪说“不好受 , 上不来气……”王小点赶紧让陈妪到后排座上平躺放松身体 , 可眼见着陈妪的状态越来越差: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同时呼吸困难 。
毫无救治经验的王小点见状只能竭尽所能用掐人中、人工呼吸的办法进行救治 , 然而 , 数分钟后王小点发现陈妪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几近于无 , 他彻底慌乱了:该怎么办?往哪里送?随后他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送回她上车的地方 。
当王小点驱车来到该处时又感觉不妥 , 因为这里人迹罕至 , 驶向人多之处又感觉不方便把陈妪放下车 , 随后王小点又将车折返回陈妪上车的地点 , 临放下之前他再一次给陈妪做人工呼吸 , 但发现陈妪已彻底没了生命气息 。 把陈妪弄到路边后 , 王小点头都不敢回 , 一溜烟地跑回家中 , 一个刚刚还笑容可掬的女子就这样匆匆地以不堪的方式告别了她还恋着的尘世 。
17时30分许 , 有附近村民路过发现躺在路边的陈妪 , 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告知了陈妪的亲属 。 这无疑是个噩耗 , 在家人看来陈妪的身体基本正常 , 至多算高血压 , 仅做过甲状腺和阑尾炎手术 。 之前曾感觉胃不舒服 , 但从心电图上没看出问题 , 只拿了一些胃药 。 警方介入后经鉴定确认陈妪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追溯陈妪的聊天信息将王小点列为重要嫌疑人 。
11月13日 , 王小点被黄骅警方刑拘后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 对于陈妪的不幸他感觉很遗憾 , 但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犯了罪 。 该案被提起公诉后王小点的辩护人也认为陈妪发病是在发生关系过后的一段时间 , 就算发生亲密行为是诱因 , 但陈妪家属都不知道她患有冠心病 , 王小点作为相处几个月的网友岂能了解又怎能预见到发生亲密行为会导致发病?
因此说王小点对于陈妪的意外不存在主观过错 , 而且陈妪发病后王小点立即进行了积极救治(掐人中、人工呼吸) , 故王小点不存在不作为的行为 。 另外当事人在二人关系不可能被公众认可的情况下慌乱离开应该可以被理解 , 要求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的要求过于严苛……总之 , 王小点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
但审理方并未采纳辩护人的如上观点 , 而是认为王小点应该预见到先前行为可能给陈妪带来危险 , 同时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 , 最终造成陈妪死亡的行为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 。 鉴于王小点认罪态度较好 , 已对陈妪亲属的经济损失作出赔偿 , 因此依照刑法相关法条判决王小点犯过失致人死亡罪 , 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 缓刑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