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旅游业重回正轨

中江|旅游业重回正轨

文章图片

中江|旅游业重回正轨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北京报道
2020年以来 , 在疫情冲击下 , 我国旅游业发展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 。 经过3年 , 疫情整体风险趋于缓和 , 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 元旦和春节假期旅行需求激增 , 让原本黯淡的旅游市场终于迎来重要转折点 。
近期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 , 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 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 推进红色旅游自驾游 , 文化遗产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旅游演艺等创新发展 , 提升度假休闲乡村旅游等服务品质 , 完善海洋旅游、游轮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 。
可以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摄
疫情防控限制措施淡出 , 国内游重回正轨
“终于熬出头了” , 北京某旅行社的跨省导游陈英(化名)向记者不禁感叹 。 据她介绍 , 疫情暴发以来 , 自己和朋友们从休假变成待业 , 供职的旅行社也为了生存转战电商带货 。 “刚开始有人离职 , 都会在工作群里告别 , 但后来感伤太多了 , 大家就约定好默默地退群” 。
不过最近 , 沉默良久的微信群异常活跃 , 时不时就会有人转发官方针对旅游行业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性纾困政策 , 让陈英和同事们激动不已 。
最让陈英兴奋的消息来自11月15日 , 文旅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其中明确指出 , 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 , 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 。
对此 ,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取消跨省旅游的‘熔断’机制 , 是疫情三年来关于旅游恢复发展的重大利好消息 , 我们已经可以对下一步被压抑的旅游需求的释放和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 ”他表示 , 新政策将对元旦假期和春节长假出游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 。
拉动效果直接体现在数据上 。 据多个在线旅行服务平台统计 , 《通知》发布后 , 同程旅行平台跟团游产品搜索量快速上涨 , 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超过600% 。 机票、火车票等交通产品搜索量也随之上涨 , 涨幅分别为182%和97% 。 截至《通知》发布次日10时 , 美团跟团游订单量环比增长178% , 其中跨省跟团游订单量增长255% 。
12月13日0时起 , “通信行程卡”退出历史舞台 。 这也意味着继取消乘坐飞机和火车核酸证明后 , 另一跨市跨省出游限制也正式取消 。
携程数据显示 , 通信行程卡取消的消息发出后 , 12月12日0时—13时 , 春运期间跨省游交通、度假等产品搜索热度环比上周同期大增12倍 , 机票搜索量基本和疫情前持平 。
在“北京放开进出京游”消息发布当日 , 去哪儿网平台上北京地区度假、门票业务预订量均有上涨 。 12月13日环比12月12日 , 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上涨近四成 , 其中八达岭长城、故宫博物院、颐和园等增幅较高 , 八达岭长城门票增幅达228% 。
在“新十条”发布当日 , 一嗨租车全国订单环比增长超过50% , 其中海南省的环比增长达到84% , 全省订单总量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黑龙江、广西、云南等多省或自治区的订单环比增长也均超过60% 。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春节出行高峰的到来或将成为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的重要转折点 。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摄
上门推介、发放消费券……多地助力旅游振兴
面对消费者正在复苏的出行愿望 , 多地旅游局也在积极举行多种跨省推介活动 , 各地旅游景点纷纷推出优惠政策 , 邀约游客 。
据记者梳理 , 12月9日 , 无锡在成都进行文旅推介 , 活动包括文旅招商推介、精品线路发布、现场互动体验等 。 13日 , 广州、中山、江门文旅推介活动走进西安、兰州两市 , 通过云推介的形式邀请西安市和兰州市的文旅企业、媒体等代表共同参与 。
12月13日起 , 北京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结束了为期13个月的跨省游停滞状态 。 15日 , 成都文旅局率先抵京举办文旅推介活动 , 成为一年多来首个在京落地举办文旅资源推介活动的省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