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专访徐华玉:三年疫情接近尾声,旅游业何去何从?( 二 )


为什么改名?自从90年代开始 , 旅游进入大众时代之后 , 越来越多人看不上旅行社 , 旅行社被刻板化、污名化 。 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旅行社形成了固有印象 , 跟着旅行社出去就是导游在前面举个导游旗 , 一群人跟在后边 , 导游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 不自由不灵活 , 它给人一种低品质的感觉 。
如何去保证这样的战略调整落地呢?我们从很早就在开始探索组织架构的转型 。
从2018年开始 , 我们开始采取平台创业的模式 。 我认为 , 未来人的个性化消费会越来越强 , 尤其在旅游行业 。 如果做个性化业务 , 一个过大的组织成本会很高 , 且缺乏灵活性 , 平台创业就是最好的选择 。
2019年 , 我们原本想采取阿米巴最小核算单元的组织架构 。 但后来发现 , 阿米巴模式更适用于确定的业务 。 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员工积极性 , 员工靠勤奋、靠努力就能做得很好 。
但当下整个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期 , 光靠勤奋是很难的 。 所以 , 一定是在勤奋的基础上有所选择 。 很多人在讨论说 , 到底选择重要还是勤奋重要?我依然认为两者都重要 。 之所以可以选择 , 是因为你勤奋了 , 才会享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 如果你不勤奋 , 你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
所以 , 我们最终决定采用创客模式 。 现在公司有几个大的业务模块 , 在大的模块下 , 又有很多细分方向 。 比如在定制旅行板块 , 下面分为老年旅行、机构客户奖励旅行、单位团建、党建 , 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展览等 , 每个模块都由一个小的创业团队来做 。 现已初见成效 。
在不确定性里寻找确定性
谢丹儿:环球文旅集团是否有具体的三五年规划 , 如何支撑它的实现?
徐华玉:最近丁晖老师在给我们做辅导 , 一直帮助我们梳理企业未来三五年到底怎么走 。 我在想 , 真正的规划一定是想明白 , 而且有更多东西去支撑它实现 。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高品质的旅行生活综合服务商 。 一方面 , 我们尽可能从大的趋势上跟上时代;另外一方面 , 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滚动式的规划 。
【旅游业|专访徐华玉:三年疫情接近尾声,旅游业何去何从?】要想实现战略转型 , 或者战略成功落地 ,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
团队的打造至关重要 。 2012年 , 我总感觉有瓶颈 , 企业发展上不去 。 当时整个市场很好 , 有非常多的市场机会 , 但我们抓不住 。 现在来看 , 当时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 , 大家都各行其是 , 单个人的能力很强 , 但是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内耗 , 当时内部缺乏统一的思想 , 也没有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 组织能力不强 。
后来 , 我们邀请了丁晖老师来辅导 , 帮助我们从企业文化和战略层面进行梳理 。 此后 , 团队在思想认知层面、管理工具上逐步形成统一 。 后来 , 2013年 , 万达在全国选择并购目标旅行社的过程中 , 很快就选中了我们 , 打动他们的正是我们这支团队 。
在疫情期间业务停滞的情况下 , 我们也在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与组织能力 。 团队一定要拥有开放、不断进化的心态 , 企业才能持续向前 。 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 我们每天花2小时集体学习 , 白天学习管理者的沟通 , 晚上学习管理的逻辑 , 我希望每个员工都可以跟上时代 。
其次 , 是对数字化技术的探索 , 我们成立了安徽环球数字科技公司 , 目的是研究数字化如何和传统业态相结合 。 如果这条路能打通的话 , 我们在这个行业中还能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 目前我们在做智慧旅游 , 围绕乡村振兴 , 我们开展了一机游和一卡通业务 , 把数字化和乡村文旅结合起来 。
过去旅游业服务质量只是满足于不投诉 , 而我们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追求一种惊喜 ,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期待 。
我觉得在企业当中有两拨人 , 一拨人是解决生存 , 另外一拨人负责追逐未来 。
谢丹儿:您当前有什么困惑吗?
徐华玉:我们还是对行业趋势、对数字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把握不够清晰 。 所以 , 当前更重要的是什么?
把握好当下 , 跟上时代 , 然后比当下超前半步 。 阿里巴巴马云一定要超前想到30年后的事情 , 因为企业很大 。 企业家想得到底有多远 , 这跟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在社会上引领的程度是有关系的 。 越领先的企业 , 想得越长远 。 我们普通的中小企业 , 在这几年里能够做好一年到三年的规划 , 估计就很不错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