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文章图片


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文章图片


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文章图片


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美国航天局最新项目再次拓宽人类对太空最极端现象的认知 。

图:声音怪异却美丽的蟹状星云
过去 , 在太空中 , 没人可以听到来自宇宙的尖叫——或许是爆炸 , 或许是坍塌 , 又或许是与邻近星系发生的缓慢碰撞 。 但是现在 , 借助美国航天局数据听觉化项目的地面设备 , 我们至少能够感知到宇宙中最极端现象 , 并从中了解这些现象发生时 , 可能形成的声音 。
为了了解这些声音 , 我们来到了美国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中心 。 借助钱德拉X射线探测器 , 这一中心已经观测深空20年了 。 (很明显 , 仅仅观测天外来客并不能满足他们)在他们的新发现中 , 钱德拉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从他们的记录到的信息中获取到3张标志性图像 , 并且研究人员已将不同频率的光线转化成不同的声音片段 。

以蟹状星云为例 , 这是一个由空洞的中子星提供能量的超新星残余物 。 在美国航天局星云超声波数据中 , X射线光(蓝色与白色)就像一个铜管乐器;可见光(紫色)就像弦乐器;而红外线(粉色)就像木管乐器 。 如果自下而上观测这些乐器组合 , 我们似乎可以同时听到这些声音 。 这些声音汇聚在星云中心一旁 , 形成快速回旋的脉冲发射器 , 将气体与辐射甩向四面八方 。

这一研究机构在报告中发布了超过2支文章 。 其中之一展示了布雷特星系(Bullet Cluster)这一星系由两个缓慢撞击的星系形成 , 距离地球约37亿光年 。 这一撞击首次提供了证明存在暗物质的证据 。 根据美国航天局所说 , 正是这些暗物质使得星系内距离遥远的两片蓝色区域正在通过引力透镜过程变得更大更近 。 在文章中 , 频率最低的声音代表着那些蓝色的Y暗物质区域 , 频率最高的声音代表着X射线 。

最后一支文章展示了1987A超新星爆炸现象 。 之所以称为1987A , 是因为其从大型麦哲伦云(距离地球约16.8万光年的星状星系)发射出来的光线于1987年首次抵达地球 。 在前两个文章中 , 研究人员从左至右平面化展示了这一声音 , 但是 , 不同于前两支文章 , 研究人员对最后一支文章中展示的超新星声音进行了特殊的延迟处理 。 当一个十字线掠过新星的气体光环边缘时 , 图像逐步展示了这颗超新星从1999年到2013年的爆炸过程 。 光环越亮 , 相应的声音也会越大越尖 。 据美国航天局 , 当超新星冲击波波纹穿透气环时 , 气环的亮度也达到了峰值 , 形成了文章末尾频率最高、音量最响的声音 。
所以 , 现在你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们 , 超新星、中子星以及暗物质的声音如何了 。

相关知识:
中子星是具有10-29太阳质量的巨型恒星坍塌后形成的坍塌中心 。 中子星是除黑洞、白洞、夸克星及未知恒星外 , 体积最小、密度最大的恒星 。 中子星一般半径10公里左右(6.2惯性矩) , 质量达1.4个太阳质量 。 他们是大型恒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形成的 , 塌缩后的核心密度超越了白矮星原子核密度 。

数据听觉化技术是一种运用超声波音频展示数据的技术 。 它是一种比数据视觉化技术更加成熟的应用 。 数据听觉化的过程一般是通过软件合成器将数据库中的数字媒体合成人类听到的声音 。
蟹状星云是位于金牛座东北面的超新星残骸和脉冲风星云 。 该星云由威廉.帕森斯于1842年通过36英寸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 , 由于其画面形象类似螃蟹 , 因此取名为蟹状星云 。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贝维斯1731年正式发现了这一星云 , 对应中国天文学家于公元1054年记录的一次超新星爆发事件 。 这一星云也是天文物体探测领域首颗被却认为历史上超新星爆发遗迹的天体 。
【美国航天局认证:那便是超新星的声音,你听过吗?】
引力透镜是指 , 介于光源与观测者之间的物质(如星系团)能够扭曲光源与观测者之间的光线 。 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 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所预言的一种现象 。 牛顿物理学把光作为作为以光速运动的光粒子 , 同样预言了光扭曲现象 , 但是 , 牛顿物理学预言的偏折角度仅仅是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偏折角度的一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