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放开”一个月,国内出现三个变化,外媒已经率先发现!

跨年|“放开”一个月,国内出现三个变化,外媒已经率先发现!

文章图片

跨年|“放开”一个月,国内出现三个变化,外媒已经率先发现!

文章图片

跨年|“放开”一个月,国内出现三个变化,外媒已经率先发现!

文章图片


俗话说:“疫不打三” , 三年的疫情让国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 再加上经济的萧条 , 让人苦不堪言 。 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12月26日发布文件指出 , 从2023年1月8日起 ,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
不再施行追溯密接、集中隔离等管控措施 , 三码难追的时代正式落幕 。 如今开放疫情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 社会开始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 , 国人可能感觉不到什么 , 外媒却早已发现国内的三个变化 , 那么这三个变化到底是什么呢?

一、疫情放控 , 民众开心 , 走出家门 , 共庆跨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在1月2日发表文章:下午察:狂欢背后的星辰大海 。 文章指出武汉、长沙、上海等大城市在跨年夜人潮涌动 , 热闹非凡迎接新年的到来 , 久违的烟火味回来了 。
2023年的跨年夜 , 是三年疫情后的首个无防控的跨年夜 , 全国张灯结彩 , 烟火璀璨迎接新年的到来 , 打破了之前有些外媒预测的 , 放开之后 , 中国人不敢出门 , 不愿出门的谬论 。

在长沙世界之窗 , 2022年12月29日晚游客客流量就达到了2万人 。 很多游客来自于外省 , 带上一家老小在跨年之夜许下新年愿望 。 在武汉的江汉关 , 人头攒动 , 手拿气球 , 上万人等着跨年钟声 , 放飞气球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在上海外滩 , 7300多名武警战士组成“拉链式”城墙 , 引导游客有序过斑马线 。 在全国各地 , 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 民众开心 , 纷纷走出家门 ,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来年的期望 。

二、旅游业恢复生机 , 各种民俗活动拉动内需据杜拉美2022年12月28日报道 , 在疫情调控政策优化下 , 中国将逐步恢复国内旅游业 。 取消机场、铁路以及客运站的绿码检查 , 不再查看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报告 , 旅客只要按照正常流程购票就可以前往全国各地 。
三年疫情 , 旅游业是受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 随着防控措施的开放 , 有些地区以发放优惠券的形式鼓励消费 , 还有些地区推出了个性化旅游套餐满足不同消费人群 。 一些民俗旅游和地方特色的表演相继开放 , 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

2023年元旦假期期间 , 国内航班的价格上调了2.3% , 国内航班运客量从40%上升到了80% 。 铁路方面 , 2023年的春运时间从1月7日开始 , 比2022年提前了10天时间 , 同时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 , 比2022年增长20.3% 。
餐饮和住宿方面 , 元旦期间 , 很多旅游景点的餐饮爆满 , 1月1日晚 , 昆明酒店的入住率到达了70% , 同比增长了123% 。
国内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恢复生机 , 老君山1月1月推出免门票的优惠活动 , 当天游客就到了上万人次 , 开启了河南其他旅游景点的火爆场面 。 还有海南 , 云南以及湖南长沙这些热门城市的旅游 , 在元旦假期之间 , 都达到了预期的火爆 。

丢掉口罩 , 来一场不一样的旅行 , “阳康”之行 , 乐在其中 。 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放松心情 , 为来年而战 。
三、线上线下消费双管齐下 , 带动经济增长俄罗斯驻华大使在1月1日的新年祝词上 , 表达了过去一年华人对俄罗斯商品的喜爱之情 , 线上商品带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 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
在2022年这一年中 , 国人足不出户 , 实现了商品的流通性 , 很多电商开启直播带货形式 , 淘宝 , 抖音等网络平台的多样化 , 使得2022年线上消费成为主流 。
疫情放控 , 2023年线上线下消费相结合 , 开启多元化消费方式 。 在1月1日元旦当晚 , 各个网络平台直播带货销量达到上千年货亿 , 据国内唯品会数据显示 , 直播当晚 , 5000家大牌同时参与 , 1小时抢空年货 。 线上的火热同时带动了线下的火爆 , 当晚在河南郑州 , 有商家就卖出1万件冰糖葫芦 。

同时在2022年 , 国内的美团商家网上送菜送药活动 , 带动了线上商品的火爆 , 满足了疫情期间不能出门采购商品的需求 。 2023年这样的消费方式将继续存在 , 同时线下实体店陆续开门 , 将会迎来多样化的消费方式 。
总结综上所述 , 疫情的放开 , 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来应对接下来的各种情况 。 正如外媒所看到的变化一样 , 疫情无情人有情 , 不会因为疫情的放开而害怕出门 , 相反在增强本身的体质同时 , 为新的一年又开始打拼 , 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正以崭新的面貌 , 高速的发展来应对世界各国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