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痛!2010年河北小贩和顾客闲聊,突然跪地痛哭:妈,我整整找了你17年( 二 )



女童
班志民在世时常说:“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 , 就能共渡难关 , 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 ”
丈夫的话一遍遍回想在贾书梅脑海里 , 让她更加坚定信念 , 一定要拼尽全力把孩子们拉扯大 。
但没想到 , 还没等儿女们渐渐长大 , 贾书梅就突然离奇失踪了 , 最先发现这件事的是班银城 , 那一天 , 也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 。
1993年11月27日 , 班银城破天荒的赖床了 , 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起床后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 厨房灶台里还有热气腾腾的玉米野菜窝头 , 那是母亲贾书梅最拿手的食物 。

贾书梅和儿子班银城
吃饱喝足后 , 班银城不顾严寒 , 冒着风雪去附近的山上放羊 , 临走前他还特意瞄了一眼 , 妹妹正在邻居家玩耍 , 然而等他放羊回来后 , 却只看到蹲在墙角小声啜泣的班银娥 , 并未看到母亲的身影 。
班银城兄妹俩找遍了村子里各个角落 , 始终没有找到母亲的下落 , 正当他们打算徒步去煤窑找大哥商量对策的时候 , 却遇到了村子里拾荒的老大爷 , 他好心追问道:“你们是来找贾书梅的吧?我亲眼看到她在村口坐上一辆牛车走了 。 ”
那辆牛车的主人是谁?为什么母亲会不告而别?种种疑问盘旋在班银城头顶 ,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 但却根本找不到一丝有用的线索 , 于是这个只有13岁的少年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外出寻母 。

贾书梅
寻母十七年 , 历尽千辛无视村里的谣言四起 , 无惧寻母之路上可能发生的诸多意外 , 班银城一遍遍告诉自己:母亲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离开 , 她一定有苦衷 , 不管怎么样都要把人找回来 。
1994年 , 春节刚过 , 班银城把妹妹送到大姐家里代为照顾 , 又去了大哥工作的煤窑厂一趟 , 安排好家中的大小事务 , 不顾诸多亲友的反对 , 踏上了艰难的寻母之路 。
很难想象 , 当时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 , 是如何下定决心寻找不知所踪的母亲的 , 但班银城的孝心可见一斑 , 父亲早逝 , 母亲下落不明 , 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 也迫使他拥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 。

班银城和母亲
生活并不是处处如人所愿 , 不然世间也不会有那么多曲折离奇的故事 , 班银城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 , 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
第一站 , 班银城来到了河北武安 , 他记得母亲贾书梅的姑姑当年嫁到这里了 , 遗憾的是根据纸条上的地址找到那户人家时 , 却被告知原主人早就搬走了 。
在异乡举目无亲的感觉 , 班银城还是头一次感受到 , 换作其他心性不坚定的人 , 可能早早就放弃了 , 但他却没有 , 相反 , 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尽快见到母亲 。

没有地方住、身上仅有的22块钱也花得一干二净 , 所以班银城只能住在桥洞里 , 就算是在苍蝇遍地飞、垃圾堆成山的桥洞下 , 也挤了不下十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
看到这一幕 , 班银城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 , 疼的他无法呼吸 , 他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也像这些人一样四处颠沛流离 , 吃不饱穿不暖 , 如今正在某一处偏僻的角落里独自流泪 。
一想到这里 , 班银城就睡不着觉、吃不进饭 , 他开始在河北省内各个城市多方查找 ,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重新找份工作 , 晚上不是睡在公园长椅上 , 就是住在桥洞下 。

矿工
因为年龄小的原因 , 许多老板并不愿意录用班银城 , 甚至会有许多黑心商家故意克扣他的工资 , 在河北的三年时间里 , 这个可怜的少年见惯了人间冷暖 。
饭店洗碗工、煤窑厂矿工、澡堂搓澡工...但凡能混口饭吃的零工 , 班银城都干过 , 甚至一度沦落至街边乞讨 , 即便如此 , 他也没跟家里人抱怨半分 。
每年春节 , 班银城总会把自己收拾的干净一些 , 回到村里和兄弟姐妹一起过年 , 在家呆半个月后然后再次出发 , 没人知道他到底在坚持什么 ,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

走街串巷的摊贩
眼看着河北省各大城市村庄都跑遍了 , 也没能找到母亲的下落 , 班银城决定去邻省碰碰运气 , 此后的几年里 , 他接连去了河南、山东以及山西三省 , 到处打听哪里有失踪妇女的消息 , 然而每次赶过去都是一场空欢喜 。
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 , 班发城把工资分成两份 , 一半留着给家里当生活费 , 另一半则寄给班银城 , 让他安心寻找母亲 , 不必忧心家里 。
另一边 , 叔叔班志刚也送来一条好消息 , 他告诉班银城兄弟俩 , 不要把目标局限于河北和邻省等地 , 万一贾书梅被拐到大城市了呢?可以去北京上海或者广州青岛看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