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 , 我们应用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SXRD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SXCT )研究了缺陷( 即 预先存在的位错和孪晶 )和孔隙率对L - PBF Ti64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 与传统的Ti64不同 , 在L - PBF Ti64中观察到微塑性的开始相当早 , 并且通常因样品而异 , 表明预先存在的缺陷在这些材料的屈服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 。 与流行的观点相反 ,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 即使当样品密度达到99.0 %以上时 , 孔隙率仍然在影响拉伸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我们展示了我们对高密度样品中孔隙形成来源的建模结果 , 并讨论了这些结果的含义 。
- 1.实验方法
在阿根纳国家实验室先进光子源( APS )光束线6 - ID-D拉伸变形过程中 , 原位采集了SXRD图形 。 试样为2 (宽) × 1 (厚) mm2的狗骨拉伸试样 。 X射线束宽1毫米 , 高0.2毫米 。 用100.135 keV ( λ = 0.123595με)X射线在距离样品200 μ m × 200 μ m像素~ 1400mm处用GE非晶硅面积探测器采集二维衍射图 。 探测器距离和倾斜 , 峰位和形状采用Si粉标准进行标定 。 这种探测几何可以收集高达2 θ = ~ 8 °的完整衍射环 , 这对应于Q = ~ 7 ? - 1的最大散射矢量 。 采用配备非接触式激光引伸计的Zwick - Roell Z2.5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加载 。 在名义应变率为~ 2.0 ~ 4.0 × 10-4 s - 1的单轴拉伸加载过程中 , 每2 s采集一次衍射花样 , 曝光时间为0.25 s 。 使用GSAS - II软件 , 衍射花样被集成在10 °方位面元中 。 使用Python脚本将各个峰拟合为伪Voigt函数 , 以提取峰的位置、强度和宽度 。 共有8个试样在超过一年的束流时间内原位变形 。 本文报道了具有代表性的原位SXRD结果 。
SXCT在阿根廷国家实验室APS的束线2 - BM进行 。 CT扫描从7个试件的规范截面在打印和变形后的状态 。 尸检标本还采集了骨折表面的CT扫描 。 采用2 mm × 2 mm的X射线束( 白光束模式60keV峰值能量)和20 μ m的镥铝石榴石 ( LuAG )闪烁体在距离样品20 mm处以10 ×光学进行投影 , 得到0.65 μ m像素 。 CCD相机采集1500张X线片作为样品旋转180° , 每个曝光时间约为100 ms 。 除此之外 , 还采集了从视场中取出的样本和离束图像用于图像归一化 。 X线片采用TomoPy 0 . 0 3重建 。 Avizo版本9用于分割和分析 。 最小8个面连接体素被用作分辨率限制 , 建立了近似的最小特征尺寸1.5 μ m 。
- 图1 制造样品的形状、扫描路径和样品额密度的示意图:其中a) 为平板试样和狗骨头形状试样的尺寸;b) 扫描策略(Scanning strategy);c) 平板试样的密度;BD TD和LD 分别代表制造方向、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
- 2.结果
- 2.1.显微组织
- 用SXRD分析不同激光功率和速度打印的样品进行物相鉴定 。 为了复盖本工作所用激光参数的全范围 , 我们选取了低( V1V2 )、中( V5 )、高( V8 )功率和速度的4个垂直样品(图2 ( a ) ) 。 由于水平试样相对于基体的几何形状不同 , 高度较短 , 因此假设其冷却速率不同 , 我们还分析了低功率、高速度( H2、H8 )水平试样 , 并与垂直试样进行了对比 。 大多数样品呈现100 % α′相的结构 。 一些获得的功率和速度较高的样品( V8和H8 )显示了少量的β相 , 如高能SXRD所识别 。
推荐阅读
- 变异株XBB致病力和毒性有变强么?中疾控回应
- 棘龙,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的肉食恐龙!
- 发现15万年前的“铁管”,疑似史前文明,难道地球文明反复出现?
- 古老隧道发现一神秘壁画,刻着人类饲养恐龙,史前文明真存在?
- 丈夫车祸成植物人,欠下30万巨额债务,年轻妻子却不肯改嫁
- 俄罗斯捕鱼人意外发现,2.5亿年前的“芯片”,地球文明一直不断循环?
- 埃迪卡拉生物存活了3600万年与其它时期生命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 南昌一女物业深夜带人殴打业主,知情人:很多人都受过恐吓。
- 史前文明真存在?古老隧道发现一神秘壁画,刻着人类饲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