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羽龙的发现到底有何重要意义?


尾羽龙的发现到底有何重要意义?


尾羽龙属(学名:Caudipteryx)又名尾羽鸟 , 是一属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 , 约有孔雀大小 , 生活于下白垩纪的巴列姆阶(约1亿2460万年前) 。 它的学名的意思是“尾巴羽毛” 。 它们的身上覆盖着羽毛 , 整体外观很像鸟类 。 尾羽龙有两个物种已被命名 , 分别是模式种的邹氏尾羽龙(C. zoui)及董氏尾羽龙(C. dongi) , 前者发表于1998年 , 后者是于2000年发表的 。尾羽龙化石首先是于1997年在中国东北辽宁省的义县组中被发现 。

尾羽龙是一种尾部顶端长着羽毛的兽脚类恐龙 , 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早期 ,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辽宁地区 。
尾羽龙的前肢上长有羽毛 , 不过尾巴顶端上那束扇形排列的羽毛更加显眼 。 这些羽毛有着明显的羽轴 , 还发育有羽片 , 和现代羽毛非常相似 , 唯的区别就在于 , 尾羽龙的羽毛是对称分布的 , 所以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羽毛 。
尾羽龙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 尾羽龙和原始祖鸟个体大小相仿 , 甚至化石保存的姿态都非常相似 , 但是它们代表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 。 尾羽龙长着又短又高的头 , 满嘴除了吻部最前端发育有几颗形态奇特的向前方伸展的牙齿外 , 几乎看不见其他牙齿 。 尾羽龙的前肢非常小 , 尾巴也很短 , 不过脖子却很长 。 在它的胃部 , 还保留着一堆小石子 , 这就是现代鸟类胃中常有的胃石 , 用于磨碎和消化食物 。 胃石在鸟类和其他种类的恐龙当中很常见 , 但在兽脚类恐龙当中却是非常罕见的 。 最为激动人心的是 , 在尾羽龙的尾巴顶端长着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 , 在它的前肢上也长着一排羽毛 。 这些羽毛具有明显的羽轴 , 也发育有羽片 , 总体形态和现代羽毛非常相似;区别在于它的羽片是对称分布的 , 而包括始祖鸟在内的鸟类的羽毛则具有非对称分布的羽片 。 一般认为 , 非对称的羽毛具有飞行功能 。 尾羽龙对称的羽毛可能代表羽毛演化的相对原始阶段 。
原始祖鸟和尾羽龙的发现使生物历史上第一次把羽毛的分布范围扩大到鸟类之外 , 表明羽毛发生在鸟类出现之前 , 羽毛不能再作为鉴定鸟类的特征 。 以后如果我们发现长羽毛的动物化石 , 必须仔细观察它的骨骼形态 , 才能确定它属于鸟类还是肉食类恐龙 , 因为 , 长羽毛未必是鸟类 , 它有可能是一个长着羽毛 , 栖息于地面上的肉食类恐龙!
【尾羽龙的发现到底有何重要意义?】尾羽龙是初期的窃蛋龙类 , 但最初被认为是鸟 。 在尾羽龙胃里发现了胃石 , 所以可能以植物为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