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卖不动,不能只怪俩儿子!


老干妈卖不动,不能只怪俩儿子!



【1】
陶华碧亲自出山 , 都救不了老干妈?
最近发布的贵州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 , 老干妈直接跌出了前十 。
要知道 , 老干妈以前可常年都是前5 , 前年跌到第7 , 去年第6 , 今年直接掉到了第11 。
陶华碧重新出山的第三年 , 却交出了最近六年最差的成绩单:一年少了12亿 。 下滑实在是太厉害 。
【老干妈卖不动,不能只怪俩儿子!】老干妈到底怎么了?
这几年的老干妈 , 可以说是风雨飘摇 。 一会儿被指口味不行了 , 一会儿秘方泄露了;一会儿油烟污染被群众举报了 , 一会儿工厂又失火了 。
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不断:有过期仍在售卖的、有吃出小木块、小石块、铁圈圈、玻璃渣 , 花样百出 。
对此 , 很多人说是因为两个儿子太不争气 。
2014年 , 陶华碧正式退休 , 将公司彻底交给两个儿子打理 。
大儿子李贵山主要负责对外投资 。 可他投资的地产项目却被曝成了烂尾楼还多次被告上法庭 。
次子李妙行接班老干妈 , 但刚一上任就不顾嘱托 , 擅自更换原料 。 2015年 , 老干妈开始弃用贵州辣椒 , 改用价格更便宜的河南辣椒 , 导致辣酱口感剧烈下滑 。
结果呢 , 2016年-2018年 , 老干妈营收和销量破天荒地连续下滑 。
2019年 , 72岁的陶华碧被迫结束退休生活 , 重新出山 。 换回贵州辣椒 。 每天亲自盯着辣酱生产 。 这才帮助老干妈渡过难关 。
那为啥现在又不行了呢?
【2】
要搞清楚老干妈为何走下坡路 , 还要从它当初怎么成功的说起 。
你说老干妈好吃吗?好吃!
但你说老干妈是一款现象级的产品吗?说实话谈不上 。
因为没有技术壁垒 , 也没有工艺壁垒 , 很容易就能仿制出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 。
所以陶华碧才会兴师动众 , 不计代价地满世界去打假 。
老干妈真正成功的是它现象级的品牌形象:数十年“保质保价” , 货真价实 , 像干妈一样 。
她的生意经实际很简单:最初怎么做辣酱的 , 以后就都这么做 。
她的管理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当“干妈” 。 不过 , 这些成功之道太过依赖个人 , 几乎不可复制 。
大家喜欢她 , 因为她不忘初心 。 哪怕身家几十亿 , 身上还带着劳动人民特有的诚恳和朴实 。
关于她的固执 , 大家至今都津津乐道 。
比如说 , 卖货都是现款现货 , “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 , 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
银行贷款给她 , 她不要 。 政府的贴息贷款 , 她也不要 。 甚至是地方政府帮扶她做大 , 她也不接受 。
别人建议她上市融资 , 扩大规模 。 她却说:就算缺钱也不上市——“上市那是骗钱”的 。
不贷款、不参股、不上市、不融资的四不原则 , 她坚持至今 。
她还说:“ 没有家族企业 , 企业是赚不到钱的 , 不是一家人 , 就容易产生二心 , 要同一条心才能把企业做大 。 ”
任何人来劝她 , 她都只回一句:“你们说的那些我都不懂 , 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 。 ”
很多媒体 , 到现在还天天宣传这些 。
却不知道正是这些固执 , 让老干妈在家族式企业 , 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中脱节 。 也失去了太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
【3】
当老干妈还坚持不融资、不上市的时候 , 它的对手们却在积极拥抱资本的力量 , 快速抢占市场 。
林依轮创办的“饭爷辣椒酱” , 上线两小时销售量就突破三万 , 两年内就拿到3轮融资 , 估值3.6亿 。
2015年成立的虎邦辣酱 , 4年后完成数千万的A轮融资 , 年销售额一举突破2亿元 。
其它的 , 像佐大狮、加点滋味、川娃子食品等新兴品牌 , 无不都是在资本加持下快速崛起 。
老对手里 , 仲景食品已经上市 , 饭扫光、吉香居等也都在积极谋求融资或上市 。
此外 , 呷哺呷哺、海底捞、味千拉面等餐饮品牌也陆续加入了这场战争 。
当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玩家 , 都在高举资本大旗 , 疯狂抢占市场的时候 , 老干妈却还在坚守着它的传统经营方式 。
奉行了20多年的四不原则 , 实际上早已成为束缚其发展的紧箍咒 。
事实上 , 企业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是钱的竞争 , 资本的竞争 。
如果没有资本的加持 , 可能不会有今天的腾讯、阿里、字节、京东 。
因为你拼不起 , 也发展不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