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集体商标获批在“莆田鞋”的图形商标里 ,一根鞋带为主体 ,串起了“莆田”拼音的首字母“PT” 。关于“莆田鞋”集体商标获批 ,小编带你详细的了解一下 。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 ,近日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功注册 。在“莆田鞋”的图形商标里 ,一根鞋带为主体 ,串起了“莆田”拼音的首字母“PT” 。
“文字还没下来 ,图形商标现在可以用 。”3月31日 ,莆田市鞋业协会工作人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

文章插图
鞋业是莆田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显示 ,截至2018年12月莆田市全市有制鞋及相关企业4000多家 ,从业人员50多万人 。至此 ,一直困于“山寨鞋”困局的莆田鞋业 ,也即将迎来“真莆田鞋”时代 。
不过 ,“莆田鞋”如果想要成为“邻居”晋江市安踏(安踏体育 02020.HK)、特步(特步国际 01368.HK)一样的品牌 ,或许还很遥远 。

文章插图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注册证 莆田市委宣传部供图
“莆田鞋图形”商标获批 已授权16家鞋企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的注册人是莆田市鞋业协会 ,商标权属于莆田市鞋业协会 。
【“莆田鞋”集体商标获批】去年6月 ,莆田市初步确定了“莆田鞋”集体商标的LOGO和名称 ,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报注册 。近日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获批成功注册 。
目前 ,已注册的“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有效期至2032年2月27日 ,核定使用商品/服务项目包括运动鞋、儿童运动鞋、休闲鞋、轻便胶鞋、足部防护安全鞋、旅游鞋、儿童旅游鞋和皮鞋等 。
公开信息显示 ,“莆田鞋”“PUTIAN SHOES”商标及另一图形商标则尚处“等待实质审查”状态 。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申请的代理机构为福建省南方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申请下来的)不是你们想的‘莆田鞋’三个字 。目前对于那种带地名的普通集体商标没有(太多)案例在先 。”
根据《福建日报》的报道 ,“莆田鞋”商标的具体运营管理 ,是由“莆田名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来操作 ,目前已授权16家莆田鞋企使用该商标 。
对于“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 ,体育服装专家张庆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这个做法也值得肯定” 。
“通过行业协会、内部的规范 ,这对莆田对外形象的建立和本身声望的提升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 ,挑战也是巨大的 ,因为莆田原来有那么多家中小微企业 。他们需要逐步建立起整套品控机制 ,包括如何鼓励创新 。注册商标 ,只是第一步 。”
制鞋企业4000多家 ,从业人员超5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 ,上世纪80年代起 ,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陆续在福建莆田开设代工厂 。自此 ,鞋业逐渐成为莆田市支柱产业 。
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网显示 ,截至2018年12月莆田市全市有制鞋及相关企业4000多家 ,从业人员50多万人 。据《福建日报》报道 ,2021年莆田市出口鞋靴3.3亿双 ,货值148.2亿元 。
莆田鞋类制造业因代工学习到了经验 ,积累下了产能 ,但代工所受的限制也不少:一方面 ,品牌方会严格控制订单量 ,莆田的鞋厂必须严格按照订单量进行加工 ,即使有能力也不能扩大生产;另一方面 ,代工毛利不高 。援引《人民日报》的采访 ,一位鞋厂负责人称 ,加工高端鞋利润率为15%—20% ,中端10%—15% ,低端8%—12% 。
此外 ,莆田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还在不断上升 。1997年 ,金融危机爆发 ,海外订单减少 ,莆田的鞋厂受到极大影响 ,对一直代工却无品牌、无设计能力的莆田鞋厂来说 ,“仿制”是一条“转型成本低且暴利的捷径” 。
仿制鞋利润是代工的3倍
新品牌难立
据媒体报道 ,有业内人士透露 ,仿冒鞋的利润是代加工的三倍 。而莆田人做的仿冒鞋 ,真假难辨 ,价格低廉 ,不少消费者知假买假 。
但暴利的仿冒鞋产业没有未来 。
侵权被扣处罚乃至刑拘 ,是仿冒鞋商随时面临的风险 。更为致命的是 ,本土品牌也将被扼杀在摇篮中——“假冒之都”的称号被消费者直接扣在了所有莆田系鞋厂上 。
莆田市也看到了这样的危机 。从2010年开始 ,莆田市便加大了打假的力度 。
2010年7月初 ,莆田警方查获11个跨境英文售假网站 ,缴获精仿耐克、阿迪达斯Yeezy运动鞋百余双及少量Chanel、LV皮带 ,总案值折合人民币 1000余万元 。
2014年到2015年5月 ,莆田市共捣毁制售假鞋类窝点146个 ,涉案金额2.6亿元 ,缴获假冒鞋类176万双;
2021年的“315” ,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集中销毁活动 ,47000多双假冒成品鞋被全部焚烧 。
不过 ,要抓完假鞋制造者并不容易 。
一方面 ,有媒体报道 ,莆田假鞋绝大部分是由家庭小作坊和小工厂生产 ,这些作坊少则几人 ,多则几十甚至过百人 ,分布在莆田市各个村镇、街道的民宅里 ,他们大多没有工商登记也没有营业许可 ,一家人或几家人合伙买来制鞋设备 ,雇上工人就闭门生产 。
另一方面 ,鞋业是莆田的支柱性产业 ,如果严打完全取缔 ,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也会影响当地市民的就业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有老板接受采访称 ,监管严格后 ,他身边做假鞋的档口和工厂被抓的有20多家 ,老板判了缓期出来后又继续做 ,“因为只能做这个来凑钱交罚款 。”
这样的背景下 ,打造原创品牌是莆田鞋业唯一的出路 。
对此 ,莆田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21年1月至7月 ,莆田鞋业也投入25亿元真金白银进行技术改造 。
但在市场成熟、品牌饱和的当下 ,单一企业想打造出原创知名品牌并不容易 。很多鞋企也都尝试过创立自有品牌、拓展电商渠道 ,但由于起步晚、孵化难度大、投入成本太高 ,效果微乎其微 。
专家:需提炼核心价值 品牌发展还面临巨大挑战
“莆田 ,我们打个比方 ,有一点像电子产品的华强北 。如果把莆田当做一个区域品牌来看的话 ,它有负资产 ,也有值得挖掘的潜在良性资产 。”3月31日 ,体育服装专家张庆对红星资本局分析称 。
所谓良性资产 ,张庆认为 ,莆田的运动鞋业发展多年 ,甚至曾经有过一些被国际运动品牌认可的故事 。“他有制造能力 ,还在制造过程中拥有了技术应用端的创新能力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在2020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 ,时任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还曾公开“自嘲”:“有一个尴尬的笑话 ,如果你的耐克鞋穿两年就坏了 ,是真的耐克 ,如果三年才穿坏 ,那就是莆田做的 。”
“莆田鞋图形”集体商标注册成功 ,虽然没有文字商标的影响力大 ,但也是重要的开头 。不过 ,张庆表示 ,“莆田鞋”这一品牌若想要发展 ,内外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向内看 ,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体量 ,并逐步建立起高于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以及整套品控机制 ,包括如何鼓励创新 。
“要有一个‘持久战’的准备 。仅团体标准 ,就有1.0、2.0甚至3.0版本 ,实际上是无尽头的 。不能出于‘加工一单收一单的钱’或者‘去网上卖点仿制品就是为了挣快钱’这个心态 ,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否则这事没戏 。”
向外看 ,他们需要提炼自身的核心价值 ,然后进行优化、创造 ,将品牌故事讲出去 。“现在的消费者关心你的产品质量 ,还在意你品牌是否有趣、有故事 ,这就有机会 。”
也就是说 ,“莆田鞋”如果想要成为“邻居”晋江市安踏、特步一样的品牌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以上就是“莆田鞋”集体商标获批的全文内容 ,更多的生活知识尽在首页 。
推荐阅读
- “私自外出被强行剃头”视频系恶搞
- 拜登给乌克兰“打气”后表态不派兵
- 职业女性如何真正拥有工作—生活平衡
- 爱与被爱的不足与匮乏—女性的自我厌恶
- 浅谈行为成瘾—孤独的女性更容易成为购物狂
- 18-29岁的女性—成年初显期的混乱和自我认同
- 父母“催婚”为什么这么猛?
- 恋父恋母情结易引起“忘年恋”、“老少恋”
- 男人为什么不敢娶“完美”女人
- 她是否爱你 看她的“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