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在诸多开国皇帝之中 , 汉高祖刘邦的名声实在算不上多好 , 甚至被戏称为“流氓皇帝” , 归根结底便在于他身上的诸多不良嗜好 , 例如贪酒好色、贪生怕死、游手好闲等等 。那么 , 在秦末天下大乱 , 群雄并起的情况下 , 历史最终却选择了刘邦呢?其实 , 只要我们抛开刘邦身上的种种不足 , 回顾刘邦的一生 , 便能发现其身上的诸多闪光点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刘邦绝非游手好闲 , 乃是素怀大志之人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 , 刘邦完全就是一个游手好闲 , 整天不顾家 ,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浪荡子 , 即使成家后也是如此 , 以至于其父、其兄嫂对其多有怨言 , 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载 , “高祖为布衣时 , 尝数从张耳游 , 客数月” 。可见 , 刘邦早年便与张耳极为熟稔 , 张耳早年曾为信陵君门客 , 也是魏地有名的名士 , 秦始皇灭魏之后甚至对其悬赏捉拿 , 可见其影响力 , 刘邦能够与其交厚 , 刘邦又岂能是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子 。
刘邦返乡之后曾为泗水亭长 , 虽说整天不顾家 , 但也绝非无所事事 , 否则其又凭什么与萧何、曹参这些人交上朋友 , 又凭什么拥有了樊哙、卢绾等一众生死兄弟?又凭什么在沛县发动起义后 , 能够迅速拉起一支队伍 , 并被推举为首领?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彼时 , 所有人都认为刘邦胸无大志 , 事实上并非如此 , 否则他也不会见到秦始皇的出巡车队而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了 。相较于项羽的锋芒毕露 , 刘邦反而更懂得隐忍 , 即使素怀大志 , 但在时机未到的情况下 , 却始终能够做到引而不发 。
刘邦善于捕捉机会 , 因势而动、敢下决断
在秦末天下大乱的大势之中 , 相较于其他各路群雄 , 刘邦既没有刘国贵族后裔那庞大的号召力 , 也没有那些能征善战、善谋能断之士的超人能力 , 其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 , 完全得益于其善于捕捉机会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刘邦起兵后的发展其实并不顺利 , 又遭遇雍齿背叛 , 刘邦于是干脆转投了实力更强的项梁 , 并很快成为其麾下大将 。后项梁战死定陶 , 楚怀王熊心为摆脱傀儡身份 , 开始对项羽等人进行打压 , 重用宋义等人 。
“巨鹿之战”前夕 , 面对赵王赵歇的求援 , 楚怀王答应援赵 , 同时意图派出一军西进分散秦军力量 , 向西毕竟越来越接近秦国腹地 , 因此众将都不愿意前往 , 这时刘邦却看准时机 , 站出来表示愿意率兵西进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在率军西进之前 , 刘邦始终引而不发 , 托庇于项氏之下默默发展 , 而在众人都不看好西进的情况下 , 他却看出此时西部由于义军已经被清剿一空 , 而秦军主力又在巨鹿战场 , 乃是难得的真空期 , 因此当机立断率兵西进 。而正是这次西进 , 使得刘邦势力得以迅速发展 , 待到项羽进入关中之时 , 刘邦已经成为了拥兵十万的一方强大诸侯 。
刘邦颇有自知之明 , 善于识人用人、收拢人心
正如后世对刘邦的评价 , 刘邦是个典型的政治家 , 在收拢人心方面 , 刘邦的表现极为出色 。与此同时 , 在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中 , 刘邦的能力或许并不强 , 但在识人用人方面 , 绝对算得上名列前茅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刘邦西入关中之前 , 秦二世已经搞得关中百姓怨声载道 , 这些秦国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早已积蓄到了极点 , 而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则因巨鹿战败 , 项羽也因火烧咸阳而没能俘获关中民心 , 只有进入关中之后的刘邦 , 凭借“约法三章”便迅速收拢了关中民心 , 而此后刘邦之所以能够赢得“楚汉争霸” , 关中地区源源不断的补给便是重要原因之一 。
此外 , 刘邦在识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 虽说刘邦也曾干出拿儒生帽子当夜壶之事 , 但那针对的是那些酸腐文人 , 对待真正的有识之士 , 刘邦的态度那可是相当好的 , 例如郦食其、英布 。刘邦可以说极为重视人才选拔 , 西行至砀郡高阳后 , 便开始访求贤士 , 正是由于他的知人善任 , 从而招揽了大量人才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与项羽的刚愎自用不同 , 刘邦深知自己能力的不足 , 因此用人可谓不拘一格 , 例如将韩信从无名小卒提拔为大将 。而且 , 刘邦极善纳谏 , 这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例如采纳韩信建议开辟北方战场 , 又如采纳陈平建议离间项羽阵营 , 再如听从张良建议策反英布 。
刘邦性格极为坚韧 , 能屈能伸、不受束缚
这恐怕也是刘邦被诟病的一个原因 , 但我却认为这恰恰是刘邦的一个可取之处 , 尤其是在“楚汉争霸”过程中 , 刘邦虽然屡战屡败 , 但却始终没有放弃 , 为了逃亡和取胜几乎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用尽一切手段 , 直到最终取得胜利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首次进入关中之时 , 刘邦因在函谷关放置守军而触怒项羽 , 面对项羽的威胁 , 刘邦虽然拥兵十万 , 但还是选择了认怂 , 从而成功在鸿门宴上逃过一劫 。而在重返关中之后 , 刘邦虽然已经重夺三秦之地 , 但还是低声下气的写信给项羽 , 从而使其放松了戒心 , 获得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
彭城之战中 , 刘邦虽然遭遇惨败 , 在项羽的追杀下仓皇逃命 , 为此甚至不惜将一双儿女赶下逃亡的马车 , 但刘邦并未一味逃命 , 而是于途中布置了诸多后手 , 也正因此 , 刘邦不仅成功止住了溃败之势 , 而且开国功臣一百四十余人全部成功撤回 , 就连已经六十多岁的郦食其也都毫发无损地撤回了荥阳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

文章插图
正是由于性格坚韧、能屈能伸 , 刘邦才能在正面不敌项羽的情况下 , 逐渐挽回颓势 , 并通过开辟其他战场 , 成功扭转战局 , 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 , 直到最终取胜 。
综上所述 , 刘邦其实是个性格特点极为鲜明的帝王 , 他的个人能力或许不够出色 , 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 , 但毫无疑问却是一位极为成功的政治家 , 他懂得利用自己优势 , 也很明白自己的缺点 , 抛开其身上的缺点 , 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不少 , 历史选择刘邦其实并非没有道理 。
后人在学习历史 , 研究历史 , 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 , 都会发现一个问题 , 历史为何要选择某某人 , 例如此问题历史为什么选择刘邦 , 而没有选择出身贵族的项羽 , 这与当时形势以及人心背向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 。
刘邦出身平民 , 没有文化 , 当地人称之为不学无术的无赖 , 虽后当了亭长 , 事业上也是一事无成 。而项羽则出生贵族手握重兵可以称之为势力雄厚 。但最终成果是项羽败刘邦胜 ,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 , 下面做一下分析 。
刘邦虽然个人势力单薄 , 但其识人用人能力超群 , 能团结带领一批文臣武将通过努力积蓄了强大力量最终成为胜利者 , 而项羽则不会识人用人 , 最终失去众人帮助 , 落了个失败的下场 。
刘邦会收买人心 , 赢得广大百姓的拥护 , 得到了宝贵的民心 , 而项羽却由于自己失误 , 一步步失掉民心 。
【历史为什么要选刘邦】刘邦制定战略措施正确 , 实行各项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 同时也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而项羽在这方面则是毫无建数 , 没有一点让人支持的理由 , 失败也是注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