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字符或文字的演变(是指每一个最基本的原始字符 , 不是指后世的人们 , 根据字根和笔划所造出来的文字 , 也不是指拼音文字领域里直接用字母编造新词的过程 。但大多数字符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已经创造出来的 , 故把这种思维理解为原始文明的发展过程 , 也不是没有道理) , 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只有视觉意义的图画文字 。这种图画文字或符号 , 通常会比较完整的描述物象 。这一阶段 , 人们根据自己所能见到的物象 , 直接在地上或其他材质上 , 用十分简单的工具 , 描述物象实景 , 以便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人能够看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无论作什么努力 , 这些符号的痕迹肯定是无法“考证”的 。因为那时的人们 , 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的意思 , 并没有想到给后人留下“物证” , 更不可能有照相、录相、记录技术 。如果有人非要寻找这类证据 , 看看幼儿涂鸦、绘画写生也就能够理解了 。
第二步:有视觉意义和简单发音讯号的象形符号 。它仅描述物象的主要特征 , 现在还能看到的纳西文字 , 以及在美洲发现的玛雅文字 , 就带有这个特征 。比如 , 画羊 , 只画羊角;画手 , 只画五指;画脚 , 只画脚趾;画房子 , 只画轮廓;画人 , 只画站立张开四肢的样子等 。这时的人们 , 通常会用不十分确切的“读音”称呼这个符号 , 直到多数人能够发出差不多的“音”时 , 这个符号便有了自己的“称呼”了 , 也就具备了原始的形声字特征了 。
第三步:同时兼有视觉效果和明确读音的形声字 。最初是以不规则、不稳定的线条或粗糙符号 , 抽象描述物象 , 并且按照约定的发音或读音在人群中进行交流与使用 。后来 , 所使用的线条或符号越来越趋于规范与统一 。早期的岩画文字、楔形文字 , 以及现代还在使用的云南丽江“纳西文字”、湘西南的“江永女书”等 , 都属于这个阶段的文字 。在汉字领域 , 因为发展的迅速与快速 , 直到目前 , 人们能发现最早的方块字史料 , 也只有甲骨文、或陶文、或金文了 。但甲骨文、陶文、金文已经远远先进于这一阶段的文字 。在甲骨文出现之前 , 我们的祖先只管拼命生活与生产 , 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大自然 , 故没有为后人留下可以考证的“字符记录材料” 。其实 , 从历史发展来看 , 有无“字符历史材料”都不能否认这样的史实:在甲骨文出现之前 , 我们的祖先为着能够使用“规范、容易使他人辨识的符号” , 肯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思考 , 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 , 也展示了祖先们的伟大聪明才智 。
第四步:规范字符时期的“大分裂” 。即是说 , 在字符走向比较规范的阶段 , 不同地域的人们 , 先后形成了两个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方向以原始字符为字根 , 继续沿着“视觉特征为主”的象形文字方向发展 , 形成以汉字(方块字)为主体的视觉文字体系;另一个方向是从原始字符中抽象出一些比较有特色、有明确代表意义的有限字符 , 作为基本字符 , 开辟出一条以读音和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字符拼写”道路 , 形成了以拉丁字母等为主要特色的“拼音文字” 。
曾经一些有意沿着“象形文字发展”的古老民族 , 因为外来势力的彻底入侵而彻底消亡了 , 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印第安人、古美洲(中美洲的玛雅图画文字 , 只是近现在发现了一些痕迹 , 其实早已灭绝了)等 。同时 , 正因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崛起与强大 , 汉字即方块字才得以完全的保留下来 , 并且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字根与笔划的组合过程中 , 已经发展为十分庞大的“汉字世界” , 也才能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得以顺利、持续走向今天 , 并且依旧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难预测 , 因为汉字的视觉特征、单音节、延续思维等特点 , 必将承担着未来人类主体文字的历史重任!
以字根和笔划为基本特色的形声字 , 汉字是唯一的完整代表 。这种文字 , 不仅保留了视觉功能和发音效果、而且在后世的造字、用字、精简、规范、整理过程中 , 潜移默化地体现着人类自始至终的思维脉络(老几说字 , 其实质就是尽量展示方块字符中 , 到目前为止仍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思维脉络) 。因此 , 说汉字即方块字 , 是至今一直沿用、而且发展最为完善、完美、实用的唯一原始文字 , 并不为过 。
在方块字的基础上 , 因造假夹注而产生了日本文字、因造字喃而产生了越南文字 , 因用方块拼音而产生了朝鲜文字和韩国文字、因借用或仿造而形成了我国多个少数民数(如水族、白族、纳西族、布依族等)的文字!但这些文字产生并延续的历史并不很长 , 不过几百年或千余年而已 。而且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域也还时常在摇摆之中 , 不知是偏向使用完全的字母拼音文字 , 或是重新回到带有象形特色的方块字体系之中!但是 , 所有的结果 , 都必然会随着局部权势变更影响 , 以及全球经济实力的变化 , 最终走向更为明确、更为明智的道路上来!
那些喜欢“拼音字母”的民族 , 是以有限(不同地域所选择的基本字符不相同 , 所制定或规范的字母体系也就不相同)的发音和听觉为特征的字母形声字为拼写基础的 。并在此基础上 , 人为强行制定了一些拼写规则 。又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权势的影响 , 以及不同历史时势的差异 , 也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拼音符号和拼音规则” , 即形成了不同的“拼音语言” 。
最先出现的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和埃及圣书字 。在此基础上 , 发展为塞母字母 , 进而发展为腓尼基字母 。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 , 分裂发展为希腊字母、卡那安字母、阿拉马字母三个大系!
希腊字母包括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俄特文字母 。其中 , 拉丁字母又包括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 , 现主要应用于西欧、东欧、美洲、澳洲等地方 , 以及曾被这些国家彻底殖民化的地区 。斯拉夫字母包括塞尔维亚文、保加利亚文、俄文、蒙文等 , 现主要使用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地区 。俄特文字母 , 即古俄特文 , 主要用于古俄特语 。
【古代文字是怎么进化成现代文字的】卡那安字母 , 包括古腓尼基文字母(已成古文字 , 不再使用)和希伯来文字母(即以色列希伯来文) 。
阿拉马字母包括那巴特字母、叙利亚字母、古波斯字母、埃塞俄比亚字母和印度字母 。其中 , 那巴特字母 , 包括阿拉伯文、维吾尔文等 , 主要用于西亚、非洲一部分、中国新疆等地区 。叙利亚字母 , 包括经粟特文、回鹘文、蒙文、满文等 , 主要用于西亚、中国内蒙等地区 。古波斯字母已成为古文字 , 未有进一步发展 。埃塞俄比亚字母和印度字母 , 包括梵文、印地文、高棉文、缅文、泰文、傣文、藏文等 , 主要用于印度、印度支那半岛、中国西藏等地区 。
第六步:文字的大融合 。无论结果和进程如何 , 未来的文字肯定是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的文字体系(即10个数字、26个字母、几千个常用方块字为基本的民众通用文字体系) 。
漢字的结構與演變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 , 是历史的载体 , 最前人智慧的结晶 , 蕴藏着鲜活的生命 。由以下几点演变:汉字的结构
1.象形——象形者 , 画成其物 , 随体诘诎 , 日月是也 。
描绘事物轮廓 , 随着物体轮廓确定线条曲直 。

文章插图
2.指事——指事者 , 视而可识 , 察而见意 , 上下是也 。
纯抽象符合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提示符合 。

文章插图
3.会意——会意者 , 比類合誼 , 以見指撝 , 武信是也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形聲——形聲者 , 以事為名 , 取譬相成 , 江河是也 。

文章插图
5.
轉注——轉注者 , 建類一首 , 同意相受 , 考老是也 。
某字由于意义引由产生分化字 , 分化字间就是转注的关系 。

文章插图
7.假借——本無其字 , 依聲託事 , 令長是也 。

文章插图
漢字的演变
1.殷商甲骨文——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 又名卜辞 , 象形为主 。
2.西周金文——青铜器 , 西周春秋 。
3.战国文字秦系小篆——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标准字体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汉字形体 。我国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段 。
4.隶书——由篆文向隶书的演变过程 , 顛覆汉字的象形性 , 使汉字由故文跨入今文字 。
5.楷书——汉字方块字定型 , 魏晋以后流行至今 , 2000多年历史 。
推荐阅读
- 单招服从调剂是什么意思
- 豆腐怎样是坏了
- 琜怎么读 琜的拼音是什么
- 做菜的调料用的是哪一种丁香油
- 2019年第一季度gp是多少
- 琜字的意思 琜是什么意思
- 常先生是什么电视剧
- 穆桂英比武招亲是哪一集 给大家讲讲相关内容
- 什么是黑箱理论灰箱理论白箱理论
- 请问出人头地的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