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冻,凉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我来解答你的问题 。
凉、冷、冻是身体对相对低温的一种感觉 。
感觉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知觉反应,这是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得到的成果,越高级的动物感觉知觉越丰富越细腻 。人类的感觉在综合方面强于其他动物,但在一些特殊的专项感觉上弱于一些动物,比如听觉可能弱于一些小型动物,嗅觉弱于狗猫等犬科猫科动物…… 。
人类的某些感觉退化,本质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它把这些感觉所占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让度出来,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体系,使人的感觉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并与其他动物拉开了差距 。
现在回到关于凉、冷、冻的问题,这里边包含了感觉梯度差,这同样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由于这种感觉的存在和进化完善,使得人类能清晰地感知四季的流转,气候的变化 。
关于感觉梯度差的感知是一个细微的感知过程,由于这梯度差的存在使人能根据自身的感受对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 。
举个例子:比如对火的感知有温暖、热、烫等梯度差别,如果你靠近火的时候,感觉的是“温暖”那说明你与火的距离恰到好处,如果你感觉到“热”说明你与火的距离可能比较接近了,同时也意味着危险即将来临,如你感觉到“灼热”说明你距离火太近了,有危险就要发生 。
同理,如果你感到“凉”说明季节可能发生了变化或你靠近了低温环境,这提出你要采取一些保温或增温措施,如果你感觉“冷”说明环境已到达了你忍受的极限,这种感觉强烈地提示你要尽快地脱离或改变这种环境并对身体加以保护 。如果你在感觉上觉得“冻”,那就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
总之,关于“凉、冷、冻”的知觉感觉是动物抑或人类的一种环境的一种认知,这种认识能使人或动物驱利避害 。
感觉在动物或人类的大脑皮层中上有相当大的区域,说明这种感觉对人或动物非常重要 。
凉,冷,冻,就是按照温度的高低排列的 。
凉和冷,都和热相对,可以组词,成为并列词组,而且词语正反对比:凉热,如诗词:
把汝裁为三节,…环球同此凉热 。
冷热,如知冷知热的,最会关心体贴了 。
凉和冷,还可以和近义词组合,成为并列词组,
凉,比如组词为凉爽,微风拂面,这般的凉爽!
因虽然凉,却感觉爽快,可见,风的温度比人低,所以能带走多余的热量;但温度又不是很低,根本没有到达冷的程度,所以觉得爽快,而不觉得冷 。
【冷,冰,冻,凉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冷,比如组词为寒冷,冷到了寒的程度,和人体体温相差太大,长时间接触,会很快降低体温,造成伤害 。
冻,指可以流动的液体,温度下降,变为形状确定的固体 。从动荡搁置一段时间,菜汤里的猪油,就会逐渐浮在面上,汤冷了,猪油就逐渐冷凝为薄薄的一层 。但汤一般不会结冰,可见,凝固点,水比猪油低得多 。水的凝固点是摄氏零度,和37度的体温相比,差得太多,一摸,受不了,大喊:冰冷!
冰冷的组词,仍然属于并列词组,是近义词,同义词的组合 。
虽然也可以组词为冰凉,但说明温度冷的程度,说明人的感受,更多的是用冰冷,可见,和冻比较接近的,是冷 。

“薄也 。从水京聲 。”这是《说文解字》对“凉”的解释,“凉”在古时候写作“涼”,到集韵才专门分出“凉”字,给的注释依然是“薄寒曰凉” 。也就是说,“凉”的本义是薄,“薄则生寒”,因此又引申出“寒”的意思 。

《说文解字》中解释:“寒也 。从仌令聲 。魯打切”,“冷”的本义就是寒 。

我们先来看《说文解字注》中对“凍”的解释:“仌也(“仌”是“冰”的异体字) 。初凝曰仌 。仌壯曰凍 。又於水曰冰 。於他物曰凍 。故月令曰 。水始冰 。地始凍 。从仌 。東聲 。多貢切 。九部 。”也就是说,刚刚凝节的状态就是冰,而凝节了一段时间就是冻 。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水凝结了就叫“冰”,别的东西凝结就叫“冻”,因此才有“水始冰,地始冻”的说法 。
这三个字的古字都是同一个偏旁“仌”,都和冰、寒有关系 。凉和冷比较像,但是凉又多了“薄”的本义,因此可以形容一个人生性凉薄,而不能说冷薄吧 。除此之外,《字林》中说“涼、微寒也”,也就是说凉的寒冷程度比冷要更清一点 。而冻与前两者区别较大,冻更多描述的是物体的一种状态,并且物体都冻住了那一定是寒冷程度最重的时候啦 。


冷,冰,冻,凉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文章插图


冷,冰,冻,凉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文章插图


冷,冰,冻,凉这几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