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滥竽充数背诵方法 文言文《滥竽充数》翻译

滥竽充数
先 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 , 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 宣王说之 ,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 湣王立 , 好一一听之 , 处士逃 。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 , 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 , 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 , 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后 , 齐湣王继承王位 , 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 , 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
注释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 , 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 , 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 , 假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 , 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 , 名辟疆 。
使:让 。
必:一定 , 必须 , 总是 。
南郭:复姓 。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 相当于“先生”
请:请求 , 要求 。
为:给 , 替 。
【文言文滥竽充数背诵方法 文言文《滥竽充数》翻译】说:通“悦” , 对......感到高兴 。
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廪:粮食 。食:供养 。
以:用 , 拿 。
湣王:齐国国君 , 宣王的儿子 , 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 , 名地或遂 。
好∶喜欢 , 喜悦 , 此处是喜欢 。
逃:逃跑 。
立:继承王位 。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 像如今的笙 。

故事
古时候 ,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 , 尤其喜欢听吹竽 , 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 , 爱摆排场 , 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 , 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 , 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 , 觉得有机可乘 , 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 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 , 吹嘘自己说:“大王啊 , 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 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 , 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 , 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 , 很爽快地收下了他 , 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
这以后 , 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 , 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 心里极为得意 。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 , 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 , 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 , 人家摆头他也摆头 , 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 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 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
但是好景不长 , 过了几年 , 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 , 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 但他喜欢听独奏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 , 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 , 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 , 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 , 骗得了一时 , 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 , 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 , 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 , 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 , 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
韩非子 , 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 , 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 ,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 汉族 ,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 ,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 政论家和散文家 ,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