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农历正月十五日 , 是传统节日元宵节 , 在古代又称“元夕”“元夜”“上元节”“春灯节” , 民间又俗称“正月半” 。
正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 , 古人常称为“元月” , 又称夜为“宵” , 每月的十五日为月圆之夜 , 而正月十五日是新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 所以称为“元宵节” 。
在过去 , 有民俗盛行的八个节日 , 指上元节、花朝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 , 影响深远 。
元宵节是这八节之首 。如今这些节日都失去了原有的内涵 , 有的几乎已经被今天的人们遗忘 。
元夕5大启示
光 明
正月十五月儿明 , 家家户户闹花灯 。
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 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 , 人们赏月赏灯 。
张灯的习俗与神灵崇拜有关 。
元宵节最初起源于对“太一神”的祭祀 。太一神在远古是太阳神 , 掌控宇宙的至尊之神 。
万物生长靠太阳 , 先民在初春祭祀太阳神 , 用灯火来娱乐神 。
道教产生以后 , 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 合起来称为“三元节” 。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神灵分别是天官、地官、人官 , 其中天官喜乐 , 所以上元节要燃灯来讨天官的欢喜 。
灯是光明、喜乐、憧憬和希望的象征 。
我们在春天不妨许一个美好愿望 , 只愿永远青春 , 永远热泪盈眶 , 乐观积极 , 温暖向上 , 心中有春天 , 不负春光美!

文章插图
心 灯
佛教用灯来供佛 , 把佛法流传称之为“传灯” , 认为灯火的照耀有两种妙用:一是照破人世的阴暗;二是显示佛的光明 , 以照破芸芸众生的烦恼 。
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 , 显出神通 , 降伏神魔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 元宵节张灯就慢慢成了风气 。
元宵节张灯供佛 , 是启示人们点亮心灯 , 驱除黑暗 , 用智慧照亮人生 , 自利利他 , 造福社会 。
朴 实
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烟花 。烟花甚至有后来居上 , 超越花灯的势头 。
火药发明以后 , 在南宋时 , 元宵节放烟花已经成为习俗了 。
烟花的美 , “火树银花 , 光彩照人” , 相比花灯 , 更加绚烂得有声有色 , 也更为短暂易逝 。
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 , 都是无常的 , 反过来说 , 很多事物 , 也正是因为短暂无常而美好 。
人在尘世 , 不过匆匆几十年 , 所能把握的不过是与物无伤 , 自取安好而已 , 其他的都是妄念 , 容易坏了人心 。
与物无伤是为了更好地聆听这个世界的声响 , 珍惜世上所有擦身而过的缘分 。
人若与万物为友 , 便是得了万物 。光阴是不老的 , 老的只是人心 , 人若世故 , 心则难以安静 。
朴实是最好的状态 , 最朴实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 。

文章插图
狂 欢
元宵节与除夕相对应 , 一动一静 , 除夕夜关门闭户 , 全家团聚 , 享受天伦之乐 , 亲情之美 , 暂时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元宵节则打破静寂 , 开始了喧闹的户外游戏活动 。
“正月十五闹元宵” , 一个“闹”字 , 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 , 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 。
“一曲笙歌春如海 , 千门灯火夜似昼” , 观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 , 锣鼓喧天 , 满街鼎沸 , 游人摩肩接踵 , 笑逐颜开 , 所以元宵节也是古人的狂欢节 。
一年里 , 这一夜是最亮的 。
第二天 , 太阳照常升起 , 人们由一时的狂欢回归于日常的平淡 。
生活需要按照礼俗来安排 , 人性也需要适当的空间得以宽松 , 所谓“一张一弛 , 文武之道” 。
文 化
元宵节作为过年的尾声 , 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 , 自然也是徒有虚名 。
生活方式变了 , 传统节日面临“皮之不存 , 毛将焉附”的命运 , 如今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一天守着传统遥望远方 , 还有多少人可以兴致勃勃地讲述 , 或者倾听关于节日的起源与民俗文化?
如今传统节日不再是我们计划内的生活部分 , 如今我们对传统选择遗忘 , 不再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 我们越走越远 , 内心也越来越浮躁不安 。
内心平静需要文化来支撑 , 传统节日文化是温暖的、平和的、直抵人心的 , 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我们内心的焦虑情绪 。

文章插图
人间5大福德
团 圆
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 天上月圆 , 人间团圆 。
万家灯火夜 , 千里共良宵 。
月圆之夜 , 给人一种祥和美满的福缘 , 生活就像天上的月亮 , 圆满美好!
正月十五吃汤圆(元宵) , 是由来己久的习俗 。汤圆是圆月之形 ,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 日子越过越红火 , 你圆你的心愿 , 我圆我的梦想!
人踏春阳 , 月色婵娟 , 最美世间 , 愿我们心怀美好祈愿 , 传承爱与感恩 , 此刻 , 将圆满纳于心!
平 安
元宵节又是道教的上元节 , 正月十五是天官的诞辰 。
天官就是紫微大帝 , 掌握人间命运 , 主持生死善恶公道 , 每年正月十五亲临人间巡察善恶 , 赐福给凡间 , 保佑世人平安 。
过去民间贴对联 , 上联“吉庆有余” , 下联往往对“天官赐福” 。
姻 缘
古代以各种各样的礼教对女子进行身心的束缚 , 但在元宵节这天 , 暂时解脱种种限制和束缚 , 允许其离开闺房外出参与娱乐活动 。
“月在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 彼此有情的男女会利用这个夜晚幽会 , 偶然邂逅的青年男女 , 只要相互产生了好感 , 也会情不自禁 , 私定终身 。元宵节也因此是古代的情人节 。
在传统戏曲中 , 陈三和黄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 , 得以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 。
古代元宵节还有未婚女子“偷菜”的习俗 , 姑娘们借看灯之际 , 去人家地里偷取蔬菜 , 以此祝愿找到如意郎君 。

文章插图
求 子
元宵节最初是个农业节 , 人们在春天开始的时候 , 祈求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与此相对应的 , 就是祈求子嗣繁衍、人丁兴旺 , 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 。
元宵节有“送花灯”的习俗 , 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
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 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 , 早生贵子;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未育之家 , 以求添丁吉兆 , 因为“灯”与“丁”谐音 。
元宵节晚上 , 已婚未孕的妇女要到城门去摸城门钉 , 取“添丁”的意思 , 希望来年可生子 , 也是一种体现生殖崇拜的民俗行为 。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 , 传统文化重视生育 , “多子多福”的观念应该适当肯定 。
健 康
古代元宵节有“走三桥”的风俗 , 在这天晚上 , 妇女结伴出游 , 见桥必过 , 至少要走三座桥 , 据说可以强身祛病 , 也叫“走百病” 。
古代妇女困居闺房 , 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 “走百病”的习俗使难得有户外活动的妇女 , 好好锻炼一下 , 有益于健康 。
【元宵节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元宵节启示】一个民族的未来 , 很大部分取决于每个母亲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 , 以及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 。母强则子女不弱 , 母亲素质高 , 民族才能持续发展 。
推荐阅读
- 这个故事关于你歌词 这个故事关于你由谁创作
- 含蓄幽默的表达我想你 如何含蓄委婉的说想你
- 怎样拍出动人心弦的日出日落照片 这样可以让你的照片拍的跟好看哦
- 5.20表白微信
- 5.20祝福短信
- 电视机顶盒怎么看电视频道 教你个方法
- 新婚未能到场祝福语
- 用excel函数公式计算应扣工资和实发工资 用电脑计算工资你学会了吗
- 让你红过眼有道理的伤感说说大 每一句戳心的伤感说说听着难过
- 生病了的心情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