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生活在盛唐时代,河南省阳翟人 。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他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 。早年曾向贺知章和张旭学习书法,后来专攻绘画 。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少年时期就有“穷丹青之妙”的美誉 。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 。传说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园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 。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看者水泄不通 。他画画时的速度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 。
当时的都城长安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技艺,渐渐地吴道子誉满天下,名闻于宫廷内外 。唐玄宗特地把他招到宫中,授予“内教博士” 。从此,吴道子由一个寺院的民间画师,逐渐变成了一个宫廷的御用画家 。
吴道子是画界的一个全才,人物、菩萨、神鬼、龙、鸟、花木、山水及至车舆、器丈、桥梁、房舍,无不精通 。吴道子最善长的是人物画,他的人物画号称天下无双,他出笔豪放,线条粗重,如波浪起伏,把衣饰褶皱表现得极富立体感,世称“吴带当风” 。
吴道子靠自己的天才,登上了唐代画坛的最高峰,为中唐臣匠 。千余年来,他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称他为“祖师” 。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
吴道子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作品的数量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 。其中,佛教、道教的题材为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等,而且他的画大都“落笔惊鬼神,画成泣天地” 。
《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代表作,真迹如今已经失传,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据考证是宋代的摹本 。此画也叫做《释迦摩尼像》,它所表现的是释迦摩尼降生为净饭王子以后,其父净饭王抱他拜谢天神的佛经故事 。
此画长卷,纸本,墨笔白描 。这幅横3米多,纵30多厘米的名画,象一条丝绸围巾 。整个画面分为两个段落 。前段描绘天王送子后的情景,后段则表现净饭王迎来王子的场面 。画的一端坐着的是天王,双手按膝,怒目注视 。他的两个卫士正在合力制服反抗的神兽,天王背后,侍女磨墨,文臣持笏,记录着这一过程 。画的另一端,净饭王怀抱非凡婴儿,缓缓前行,王后拱手相随,神态安详 。身后侍女们都慈眉善目,气氛平和 。
《送子天王图》整个画面对比鲜明,动静相对,张弛有度,有强烈的戏剧性 。该图场面宏大,细描刚韧,情节生动,描绘传神,是吴道子的传世杰作 。明代张丑称之为“天下第一画” 。
吴道子长期生活在宫中,混迹于官场,所以他对帝王的威严与气质,耳濡目染,了然于胸 。因而在他的笔下,现实帝王、文臣、武将、嫔妃的相貌与风范,全都浸透在众神的面目之中,现实气息强烈,艺术形象鲜明 。
传说他的《地狱变相图》,画得特别传神,杀猪宰羊的看了吓得纷纷改行 。比如这幅《山鬼图》是河北曲阳岳庙的碑刻,相传为吴道子所以绘 。画中描画一个形似恶魔的力士,肩扛利器,凌空腾跃,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
《维摩诘像》是吴道子的另一幅杰作,画中的摩诘手执尘尾坐于胡床之上,身子前倾,凝神聚眉,思虑深邃,成竹在胸,线条流畅刚劲,一气呵成 。后人称赞它“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要出肉,力健有余” 。
追念先贤,凭古抒怀 。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西南20公里的鸿畅镇山底吴村,就是画圣吴道子的故里,。画圣故里,处文峰山之阳,九龙山之阴,兰河之滨,山环水抱,风景秀丽,是画坛骄子,文人墨客每年朝圣必到之处 。
那里有吴道子墓、祖师洞、画圣祠、吴道子钓鱼台、黄龙潭、牧牛坡、饮牛坑,涮笔黄龙潭、蛤蟆砚、十八彩石连环洞、石椅子等多处遗迹 。
画圣祠初建于唐代,历代虽有修缮,终因沧桑变化,屡遭毁坏,曾经仅留下残墙断壁和碑竭数片 。
1989年,经中宣部、文化部批准,为纪念历史名人吴道子,其后裔从四川迁回了道子墓 。至此,一代伟人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奔波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了自己的起点 。
1998年禹州市政府重修了画圣祠 。今天画圣祠背靠九龙山,面对三峰山,前有山门,内有名人书画碑刻 。两壁绘有吴道子的传世名作,左右有厢房,陈列有吴道子的珍迹遗物 。后有画圣大殿,飞檐垂拱 。殿后有角门直通十八连环彩石洞,洞洞相连,洞内曲曲折折,又险又奇 。
画圣祠依山而建,三进高升,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其山门为五背挑檐,斗拱托顶,圆券门洞 。整体建筑为仿唐格式,共分为三级 。
第一级是碑林,摆放着百十通石碑,有的记录着画圣纪念活动的缘起,有的摹刻着世传的吴道子画作 。更多的是当时代名人字画,有李苦禅、谢瑞阶、李铎、张海、王澄、魏传统、于安澜等先生的作品 。
迎门一块横碑,高五尺,宽丈余,是“重修画圣祠碑记” 。从碑记的两侧拾级而上,是东西两厢房,明柱出檐,各三间 。东厢是贵宾室,西厢是陈列室 。院中方砖墁地,松柏青翠 。拾级再上,是一处月台,台沿有石护栏,栏板上刻有各种绘画 。
月台靠后是画圣大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10米 。彩绘檐檀,透窗雕棂 。内塑吴道子金身塑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 。上悬木制横匾“百代画圣” 。大殿西侧,置画圣文物,最为国内外画家所看重 。
画圣祠中的一通画碑很有趣,画面的主图是一个幼童,拜倒在一位长髯道人的膝下 。相传,吴道子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画画,拿了木棍在地上画,蘸了清水在石板上画 。
到12岁时,他已经画得很好了,可还是不满足,就辞别了母亲来到崆峒山中,向崆峒道人拜师学艺 。道人把他领到一堵影壁墙旁,指着一块牛槽般大的蛤蟆石,让他磨石为墨,在墙上描画眼见的世间万物 。
吴道子画了三年,把蛤蟆石磨成了一个小小的蛤蟆砚,画出的谷穗儿能让鸟雀信以为真地扑食 。崆峒道人就把蛤蟆砚送给了他,让他出山闯天下 。
现在主殿两侧的陈列品中见到的蛤蟆砚,是少年吴道子的天然画笔 。在民间传说里,吴道子拿了这造化生成的画笔,把天地万物当作画画的范本,练就了出神入化的绝技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取法自然”的艺术取向 。
在主殿的陈列品中,还有一通珍贵而神奇的石碑,这通石碑已经碎裂为数块,右上方缺了一角,碑文难以释读,但可以看出是元代的产物,村民们称之为蚰子碑,说上面原本有一个吴道子画的蚰子,一到阴天就会藏起来吱吱地叫,后来日本人入侵,把画蚰子的部分砸掉带走了 。
在民间,有无数这样有关吴道子的传奇 。他画的驴会拉磨,他画的蜡烛可以照明,他画的猛虎会出来吓唬歹徒,甚至一个只画了一条腿的和尚会托梦叫苦 。可见人们对于画圣画技的推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吴道子的画是逼真而生动的 。
吴道子墓建在三峰山西峰,向阳 。前面立着一堵影壁,影壁上书写着大大的“落叶归根”,两边镌着“丹青留后世,画圣著千秋” 。
近年来,禹州市政府又先后修建了通往画圣故里山底吴村的柏油公路,修建了画圣碑坊,画圣文化陈列馆 。吴道子故里碑就矗立在村口路西,路东则矗立着吴道子诞辰1300周年的纪念碑 。这块碑材料就来自于三峰山的西峰,保持着原始形态,其形三角如帆,象征着“一帆风顺” 。
千古画圣吴道子,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成就,是祖国古代艺术殿堂中永远璀璨的一颗明珠 。
吴道子是我国唐代绘画大师,最早随贺知章、张旭学习书法,没有大成,后改绘画,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终成一代绘画大师 。

文章插图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吴道子的真迹,流传下来的只有后人临摹的他的作品 。但流传下来关于吴道子绘画技艺精湛的故事传说倒是不少 。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记载有关吴道子的事迹,比如:吴道子画圆光有如神助、吴道玄观剑挥毫、吴道子画地狱图,长安街市场无肉可买等 。

文章插图
后来,吴道子被召入宫廷成为御用画师,传说唐玄宗为了“独占”吴道子,下了“封禁”令,没有皇帝允许,吴道子不得在外面作画 。由此可见,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受人喜爱程度 。

文章插图
除了自身的绘画技艺高超外,最主要的是吴道子追求创新,敢于创作,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因此开创了自己的画派,更重要的是,吴道子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技艺,传授与世人,使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
【被称为画圣的古代画家是吴道子】基于这些,我觉得,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也是实至名归 。
推荐阅读
- 佛教之都的雅称是哪个城市 佛教之都是哪个城市
- 火腿杂粮炒饭如何做 火腿杂粮炒饭的做法
- 青砖墓是什么朝代的
- 如何消除word文档中的批注
- 菱形的性质是什么
- 如何编写高效的R语言程序
- 如何剥柚子 剥柚子方法详解
- 关于刻字的语句
- 电热水器漏电怎么修 电热水器漏电的处理方法
- 秋分的意思 秋分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