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第一组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
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
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
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
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
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
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
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
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
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
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
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
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
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
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
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
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
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
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
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
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
“木”的特性是:曲直 。
“水”的特性是:润下 。
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
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
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
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
金的子行为:水 。
火的母行为:木 。
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
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
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
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
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
木火刑金是:相侮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
“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
喜胜:悲 。恐胜:喜 。
第二组
“君主之官”指:心 。
“将军之官”指:肝 。
“生之本”指:心 。
“罢极之本”指:肝 。
“气之根”是指:肾 。
“气之主”是指:肺 。
“先天之本”是指:肾 。
“后天之本”是指:脾 。
“生气之源”指:脾 。
“主气之枢”指:肺 。
“生痰之源”指:脾 。
“贮痰之器”指:肺 。
“中正之官”指:胆 。
“受盛之官”指:小肠 。
“水谷之海”指:胃 。
“州都之官”指:膀胱 。
主行血的是:心 。
主统血的是:脾 。
朝百脉的是:肺 。
主生血的是:脾 。
通调水道的是:肺 。
运化水液的是:脾 。
主行血的是:心 。
主藏血的是:肝 。
司呼吸的是:脾 。
主纳气的是:肾 。
主疏泄的是:肝 。
主闭藏的是:肾 。
气血生化之源是:脾 。
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 。
主血的是:心 。
主气的是:脾 。
藏神的是:心 。
调畅情志的是:肝 。
主治节的是:肺 。
主升清的是:脾 。
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肾 。
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心 。
心的功能为:行血 。
肝的功能为:藏血 。
肾的功能为:纳气 。
肺的功能为:主气 。
称为刚脏的是:肝 。
称为娇脏的是:肺 。
“主津”的是:大肠 。
“主液”的是:小肠 。
主受纳的是:胃 。
主化物的是:小肠 。
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 。
有“水火既济”关系的是:心肾 。
气机升降之枢是:脾胃 。
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 。
“髓海”指:脑 。
“血府”指:脉 。
第三组
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 。
精血转化依靠气的:气化作用 。
津液运行依靠气的:推动作用 。
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 。
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元气 。
脉内的气是指:营气 。
脉外之气是指:卫气 。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
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 。
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宗气 。
肺所宣发的气是:卫气 。
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 。
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 。
贯心脉的气是:宗气 。
推动生长发育的气是:元气 。
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 。
“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血能载气 。
“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津血同源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津能载气 。
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足少阴肾经 。
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
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足太阴脾经 。
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的是:足厥阴肝经 。
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头走足 。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走头 。
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 。
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 。
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 。
起于中焦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
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 。
别络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
冲脉的功能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跷脉的功能是: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
太阳经病可见:头项痛 。
厥阴经病可见:巅顶痛 。
“十二经脉之海”是指:冲脉 。
约束纵行诸经的是:带脉 。
“阳脉之海”是:督脉 。
“阴脉之海”是:任脉 。
最易导致“行痹”的邪气是:风邪 。
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湿邪 。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狂躁妄动 。
湿邪致病可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 。
其性凝滞者为:寒邪 。
其性粘滞者为:湿邪 。
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湿邪 。
最易伤肺的邪气是:燥邪 。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伤阳气 。
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易于伤肺 。
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开泄 。
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凝滞 。
其性收引的邪气是:寒邪 。
其性升散的邪气是:暑邪 。
易袭阴位的邪气是:湿邪 。
易袭阳位的邪气是:风邪 。
情志为病,过喜则:气缓 。
情志为病,过悲则:气消 。
过度悲伤可引起: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 。
暴喜可引起: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肾盛乘心 。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辛可导致:肺盛乘肝 。
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劳神过度 。
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过饱 。
第四组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邪气 。
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是:正气不足 。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证是:虚实夹杂证 。
邪气亢盛,正气不衰的证候是:实证 。
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虚证 。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是:真实假虚证 。
阴盛格阳证属于:真寒假热证 。
阳盛格阴证属于:真热假寒证 。
阳虚则寒出现:虚寒证 。
阳胜则热出现:实热证 。
阴虚则热可引起:虚热证 。
阴胜则寒可引起:实寒证 。
外感寒邪的病机是:阴偏胜 。
过食生冷的病机是:阴偏胜 。
邪热内盛可出现:阳盛格阴 。
阴寒内盛可出现:阴胜则寒 。
“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阴邪为病,阳气受损 。
“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阳热亢盛,阴液受损 。
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为:阴虚则热 。
阳邪致病,导致阳偏盛为:阳胜则热 。
阳偏盛所导致的证候是:实热证 。
阳偏衰所导致的证候是:虚寒证 。
阴偏衰所形成的证候是:虚热证 。
阴偏盛所形成的证候是:实寒证 。
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
气滞病变,常见:闷胀疼痛 。
气闭可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
气滞可见:闷胀疼痛 。
气升举无力的病变是:气陷 。
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多形成哪种证候:气虚 。
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 。
气陷病机,主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 。
血热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 。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 。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濡养功能减退 。
气滞可见:胸胁胀满疼痛 。
气不摄血可见:面色无华,疲乏无力,便血,皮下出血 。
反治属于:治病求本 。
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 。
正治属于:治病求本 。
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 。
虚人感冒应选用的方法是:标本同治 。
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急则治其标 。
寒因寒用属于:反治 。
实则泻之属于:正治 。
热因热用属于:反治 。
热者寒之属于:正治 。
扶正法适用于:虚证 。
祛邪法适用于:实证 。
称“庭”的是:额 。
称“藩”的是:颊侧 。
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 。
随气候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称:客色 。
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 。
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 。
脾虚湿阻的面色多表现为:黄胖 。
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 。
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 。
瘀血证最常见:面色青紫 。
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
萎黄:面黄枯槁无光 。
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 。
望色十法中色泽主:生 。
面色白,多为:阳气虚衰 。
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 。
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 。
脾虚湿阻可见:面黄虚浮 。
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 。
中焦有火则:形瘦食多 。
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用,麻木不仁 。
痿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
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 。
热邪壅肺则:鼻翼煽动 。
肺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 。
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 。
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 。
肾精耗竭可见:瞳仁扩大 。
黑珠属肝称:“风轮” 。
白珠属肺称:“气轮” 。
瞳仁属肾称:“水轮” 。
筋之精为:黑睛 。
骨之精为:瞳仁 。
血之精为:眼络 。
耳流白脓为:缠耳 。
耳流臭脓为:耳疳 。
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可见: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 。
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
肺胃热毒伤阴重证可见: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
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 。
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 。
湿热内阻可见:舌苔黄厚腻 。
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 。
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落 。
舌淡白、胖嫩而滑,多属:脾肾阳虚 。
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 。
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 。
提示正气渐复为:舌苔由厚变薄 。
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 。
舌苔厚腻骤然消退为:胃气绝 。
胃之气阴两伤可见:镜面舌 。
湿热可见:黄腻苔 。
热盛津伤可见:燥苔 。
瘟毒内盛可见:粉白苔 。
湿病化热,津液暴伤可见:苔白糙裂 。
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绛舌薄白苔 。
气营两燔的舌象:绛舌黄白苔 。
里热挟湿的舌象是:红舌苍老滑苔 。
风痰病机是:肝风挟痰 。
寒痰病机是:寒伤阳气,气不化津 。
湿痰特点是:痰多色白滑 。
寒痰特点是:痰白而清稀 。
疹的特点是: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 。
斑的特点是: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 。
湿疹的病机是:风湿热留于肌肤 。
缠腰火丹的病机是:肝火妄动,湿热薰蒸皮肤 。
隐疹的病机是:营血虚,风中经络 。
小儿指纹紫为:内热 。
小儿指纹色淡为:虚证 。
热扰心神则见:谵语 。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则见:郑声 。
太息表明:肝气郁结 。
呃逆表明:胃气上逆 。
实热证则:咳吐粘痰黄水 。
虚寒证则:咳吐清水痰涎 。
胃阴虚则:干呕 。
食滞则:呕吐酸腐 。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喘 。
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者为:短气 。
喘息气粗,声高息涌为:实喘 。
咳嗽胸闷,纳呆,泛恶,头晕目眩,苔腻脉滑者为:痰饮 。
湿温特点是: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
阳明实热特点是:日晡热甚,汗出大便干结 。
阴虚火旺则:午后低热 。
湿热交阻则:身热不扬 。
阳虚可致:自汗 。
阴虚可致:盗汗 。
里热亢盛则:蒸蒸汗出 。
气血运行不周则:半身汗出 。
头顶痛属:厥阴经 。
前额痛属:阳明经 。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为:绞痛 。
湿邪困遏气机为:重痛 。
真心痛的诊断依据是:胸痛持续不解,面色青灰 。
肺痈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 。
肺痈为:胸痛、身热、咳吐脓血腥臭痰 。
肺阴虚为: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
肝火炽盛可致:胁肋灼痛,面红目赤 。
肝气郁结可致:胁胀痛,太息易怒 。
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 。
胃脘隐痛多因:胃阴虚 。
蓄血可见:小腹剌痛,小便自利 。
虫积可见:绕脐痛,起包块 。
行痹可见:四肢关节游走窜痛 。
著痹可见:关节疼痛重着不移 。
实热便秘特征是:高热,腹满胀痛,舌红苔黄燥 。
阴虚便秘特征是: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
湿热蕴结大肠多见:便溏如臭糜,泻下不爽 。
脾虚中气下陷可见: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出 。
肝胃蕴热则:口中泛酸 。
火邪炎上则:口苦 。
迟脉为:脉来一息不足四至 。
代脉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 。
结脉为:脉来一止,止无定数 。
虚脉见于:气血两虚 。
微脉见于:阳气衰微 。
濡脉与弱脉不同处是:部位 。
短脉与动脉不同处是:流利度 。
促脉与疾脉不同处是:节律 。
浮脉与散脉不同处是:力度 。
实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
洪脉的脉象是: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
滑脉的脉象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 。
突然大出血时多见:浮大中空 。
长期慢性出血,而致气血不足可见:浮而细软 。
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
浮脉可见:脉象轻按即得 。
实脉可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
肝郁化火多见:弦数脉 。
气分热盛多见:洪数脉 。
内热食积多见:滑数脉 。
肝火夹痰为:弦滑脉 。
阳明热盛为:洪数脉 。
寒凝血瘀为:沉涩脉 。
表证挟痰为:浮滑脉 。
虚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
芤脉的脉象是: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
滑脉的脉象是:流利圆滑如珠走盘 。
数脉的脉象是:脉来数一息五至以上 。
濡脉的脉象为:浮而细软 。
细脉的脉象为:脉形小而应指明显 。
微脉的脉象为: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
疮疡阳证为:高肿灼手,根盘紧束 。
疮疡已成脓为:按之边硬顶软,有波动感 。
痞是: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 。
积是:腹内有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
聚是: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 。
症见恶寒发热,腹痛泄泻是:表里同病 。
症见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 。
舌苔黄白相兼是:由表入里 。
实热证可见:蒸蒸汗出 。
亡阳证可见:冷汗淋漓 。
畏寒肢冷,少气乏力,舌淡嫩是:虚寒证 。
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是:表虚证 。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是:表实证 。
外感寒邪出现恶寒发热为:阴胜则寒 。
久病体虚出现畏寒肢冷为:阳虚则寒 。
阴虚证可见:渴不多饮 。
温病热入营分可见:渴不多饮 。
热极似寒属:转化 。
寒极似热属:真假 。
阴阳两虚属:同病 。
属转化关系为:因虚致实 。
属错杂关系为:上热下寒 。
属格拒关系为:真寒假热 。
表寒里热属:错杂 。
上盛下虚属:错杂 。
表证和里证,同一时期出现属:同病 。
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者是:实证夹虚 。
正虚为主、实邪为次者是:虚证夹实 。
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者是:虚实并重 。
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此属:上热下寒 。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烦躁,口渴,脉浮紧,此属:表寒里热 。
身热面赤,口渴,脉大,但欲盖衣被,渴喜热饮,脉大无力,此属:真寒假热 。
风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热恶风,头痛汗出 。
火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热口渴,谵妄吐衄 。
暑邪致病的特点是: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 。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外感风邪 。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多见于:血虚动风 。
【中医基础知识短句,中医基础知识背诵】
心悸失眠,健忘,纳呆,神疲者属:思伤 。
遗精滑精,二便自遗者属:恐伤 。
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脉象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
外感病脉象可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
寒邪致病特征是: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 。
湿邪致病特征是:头胀而痛,胸闷身重,脉濡 。
少阳病的临床表现为:寒热往来,胸闷食少 。
表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痛,脉浮数 。
伤暑的临床表现为:身热多汗,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赤短,脉濡数 。
阴虚证可见:渴不欲饮 。
瘀血证可见:但欲漱水不欲咽 。
突然大出血时多见:脉浮大中空 。
长期慢性出血者多见:脉浮而柔细 。
胸胁胀痛,咳唾更甚是:饮停于胸胁 。
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饮停于肺 。
瘀血证时,面部颜色可见:黑色、青色 。
水湿内停时,面部颜色可见:黄色、黑色 。
血虚的病机是: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 。
血瘀的病机是:血液循行不畅或停滞 。
气随血脱者为:大量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 。
气不摄血者为:面色淡白,而无华气短乏力,漏下不止,舌淡,脉细弱 。
推荐阅读
- 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古方灸法
- 中医药知识宣传百草之王人参
- 有关爱情的气质短句
- 伤感短句不超过十个字 伤感短语说说不超十字
- 朋友圈青春励志签名语录短句,写给不甘平凡的你
- 说说文案阳光短句 说说文案阳光短句分享
- 秀恩爱的说说短句 朋友圈低调秀恩爱的爱情句子说说
- 女人励志名言短句霸气 致女人们经典语录
- 好姐妹发朋友圈的说说 闺蜜专属甜句短句
- 女人励志语录经典短句 朋友圈女人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