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有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的成语故事

《庄子》的参悟__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
◇智灯

盗亦有道有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的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原文】《庄子胠箧》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 , 圣也;入先 , 勇也;出后 , 义也;知可否 , 知也;分均 , 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 , 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 ,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 ,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天下之善人少 , 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 , 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 , 鲁酒薄而邯郸围 , 圣人生而大盗起 。掊击圣人 , 纵舍盗贼 , 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 , 丘夷而渊实 。圣人已死 , 则大盗不起 , 天下平而无故矣!
【译文】
盗贼也有道吗?
能推测出目标屋里财物 , 这就是盗贼的圣明;
敢率先进到屋里 , 这就是盗贼勇敢;
最后退出屋子 , 这就是盗贼义气;
判断可否采取行动 , 这就是盗贼的智慧;
【盗亦有道有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的成语故事】脏物能分配公平 , 这就是盗贼的仁爱 。
明、勇、义、智、爱五样若不能具备 , 而想成为真正的大盗 , 是天下没有的事 。”
从这一点来看 , 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 , 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
天下的善人少 , 而不善的人多 , 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 , 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
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 , 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导致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 , 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 。抨击圣人 , 释放盗贼 , 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
【参悟】
庄子还少说了 , 要为抢盗的行为冠以劫富济贫的光荣使命 , 为天下穷人除害 , 推翻剥削阶级 , 打倒土豪分田地……
圣明、勇敢、义气、智慧、仁爱五种美德却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盗贼 。
智慧就好比是工具 , 看人用来做什么?庄子抨击圣人 , 其义在‘无欲’ , 无欲则无为 。无为则太平 。故《老子》曰:我无欲而民自朴 , 我无为而民自富 。
想一想:
:人们为什么读圣贤书?
:为智慧 。
:为什么求智慧?是什么推动人们去求学智慧?
:名利心人多 , 济世心、解脱心人少 。
所以说啊:学习圣人的智慧可以更好更多更大的为已谋利而成为真正的盗贼!
庄子这是从根本上阐述问题的根本 , 以醒迷途中人 , 当知 , 求知不觉心 , 何可得利乎?
要知道人受报是不依智慧而依动机的 。
因者发心造业 , 果者受报轮回 。
—智灯
盗亦有道有什么意思 盗亦有道的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