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出自

李白这首静夜思,脍炙人口 。如果一定要分析诗中的具体事物,需要联系当时的大背景和小环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床是怎么回事?二:地上是怎么回事?
一、床
《马未都说收藏》写道:李白诗中的“床”不是今天的床,而是坐具,古称“胡床” 。以前没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 。所以,才会有“席位、出席、筵席”这些词语沿用至今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出自】《论语》中有一句话:席不正不坐 。《礼记》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这就是“主席”的由来 。现在老一辈人还有“正席”之说 。
《说文》解释:床,安身之坐者 。
那么从席地而坐到坐到椅子上,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李白静夜诗的时候 。当时游牧民族马背上带着一个扎捆的东西,下马后就可以坐在屁股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 。因为是外来的东西,所以也叫“胡床” 。
胡床沿用至今,只是材料不同,我家乡就称呼“小马马”,小时候个个拎着一个马扎出去看电影电视,现在很多家里也有,坐着摘菜洗衣服什么的很方便省力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出自

文章插图
二、那么这个小马扎是不是在屋内呢?
这个小马扎应该是在屋外 。李白同样有诗:“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郞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突然从门口进到屋里说不太通,而且古代床都靠墙,根本不能绕圈儿转 。所以说,这个床还是门口的小马扎 。
杜甫也有诗: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我衣服上都沾满露水,不知道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 。他显然说的是室外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出自

文章插图
三、诗的意境
诗讲究意境,也有各人的体会 。如果用现在的思维看,也说得通 。某一天,你躺在了床上,看到窗外的月光,忽然想念年迈的父母,不知他们是在劳作,还是已经躺下,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游子 。
你一时睡意全无,披衣起床,搬了一把椅子,索性坐在阳台上,举头望明月,千里寄相思 。
诗人李白或许和我们一样,也就是在一个月夜,他拎着一个马扎,坐在院子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觉思念起故乡,思念起亲朋好友,于是留下了这一首千古诗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出自

文章插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何理解这首诗?
有人说,床不是睡的床,是指井床,就是井的围栏 。既然是井床,那么李白当然是处在室外了 。此说貌似有理,其实极不合理 。因为如是写室外,那么应是“遍地明月光”,床前就无从说起 。同样,如果把月光看成是霜,那么也不仅是地上有,树上屋上到处都有 。所以不可能是写室外,当然床也不可能是井床 。如是井床,完全可以写成“井前明月光”,没有必要用“床前”故意让人不知所云产生重大误解 。有人说床是胡床,即椅子 。同样,如果是椅子,可以明确写成“椅前明月光”,没必要故意让人误解,降低诗的意境 。
其实不要去钻牛角尖,反而很好理解 。就是床的前面有一片被光照着的地方 。这当然写的是室内,可能是没有点灯或者是将灯吹灭了,从窗户或门口照进的月光正好照在床前地面,形成一块白色区域 。正因为是是在室内,这一片月光就显得特别显眼,很自然就吸引了夜不能寐的诗人注意 。在诗人睡眼或是醉眼中,这片月光好像是地上的白霜 。诗人顺着月光的方向抬头望见了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去陷入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中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诗人是客居他乡或在旅途中,可能是半夜醒来无法入眠起来踱步;也可能是借酒浇愁之后在屋内长吁短叹,猛然看见床前地上有一片月光,不由触发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所以诗人不是睡在床上 。如果是睡在床上去看地下又抬头看月亮,意境全无,谈何灵感?我们现在读诗,也不必死扣床是什么床,重要的是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引起共鸣,能得到精神的淘冶,而没有必要去钻牛角尖死抬扛,也不要自作聪明瞎提问乱解释,更要警惕那些不怀好意专门对中华文化挑剌的汉奸走狗 。
2019,6,25,
写好诗歌靠的是灵感想象和心灵的共鸣 ,感觉和语言的魅力要远远胜过理智和格律!
不管是酒醒还是梦醒亦或根本就是孤枕未眠,冥冥之中朦朦胧胧诗仙看到了月光,对就是月光!你说是洒在井栏边,他说是照在窗前,也不用管还是坐具前 ,更不用管从宋朝到明朝甚至到现在还争论不休,这些其实真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月光!有那么一点点清冷,像渺茫的歌声,沁人心脾,勾起思念;有那么一层层朦胧,像笼着轻纱的梦,让人遐想!
对就是月光!为什么不能是日光?太温暖,太急迫,日上三竿催人起,急着赶路,顾不上心情;太明亮,太透彻,草色遥看近却无,没有韵味!
当漂泊异乡,羁旅无边,无已慰藉的心灵和牛乳一样的月光融合时,你还去考虑是怀疑那月光是霜,还是像霜,真的是没有那个必要了!
我们要想知道的是,那个没有飞机动车轮船没有手机语音视频的年代,距离真的是个问题!正是距离才让思念刻骨铭心肝肠寸断!
二十个字!我们看到了诗仙的连贯的动作复杂而不造作的心理,品位到了诗歌意象无痕运用,还有谁去探究技巧等东西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