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最早源自于、出自于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的历书《夏小正》 。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之一,也是现存采用夏历最早的天文自然历书;该书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400多字 。它的内容是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 。书中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芸、桃、杏等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 。
《夏小正》受启蒙、启迪、启发,根据我国上古、远古伏羲氏创造发明的先天自然八卦图和轩辕黄帝“传说”时代的“黄帝历”,俗称老皇历又叫老黄历的先决前提条件和基础之上创造创新出来的《夏小正》,是一种带有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合称,后来随着中国社会历朝历代的发展进步,又将老皇历或老黄历不断创造创新更科学的天文历法,古称俗称阴阳历,也俗称古称老皇历又叫老黄历 。
在这里解释一下阴阳天文历法,俗称阴阳历,阴阳历法:是根据我国古代天文地理自然现象阴阳学说,习惯性习俗常用的名词解释、名称俗语术语;阴历大家都好理解,比较通俗易懂;阳历不是今天我国采用的世界通用纪年公历叫阳历,而是阴阳学说中的阳,叫阳历 。
在先秦时代,古人根据、依据、凭据《易经》俗称《周易》配以天干地支的历法 。古人纪月:一般用的是序数,从一月开始,一直记到十一月、十二月 。一年开始的第一个份,称为正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称呼,例如《楚辞》把正月称为孟陬,《诗经》把四月称为除、十月称为阳,《国语》把九月称为玄等 。
月建:是古人的另一种纪月方法 。
月建:是指古人把12个月份配上十二地支,一般是把冬至日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上十二地支的子,叫做建子月 。由建子月顺推,就可以记录月份了 。
我国古代社会纪年法有好几种,分为:干支纪年法,年次纪年法,年号(黄帝朝代)纪年法,星岁纪年法等 。
在这里解释一下星岁纪年法,星岁纪年法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纪年法 。星岁纪年法中的“星”是指星,“岁”指太岁 。星岁纪年法实际上是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的合称 。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最公开、公平、公正的纪年法,是采用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六道轮回、轮流循环计年、计算纪年天文历法 。
天干地支60年顺次顺序表为: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任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
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 。
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 。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 。
【天干地支表对照表 天干地支出自哪里】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
推荐阅读
- 什么是表达式,c语言中表达式的值是什么意思
- 表示辉煌的词语
- 石英表佩戴方法 佩戴石英表的注意事项
- 水的表面张立力是什么原理
- 红梅苏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7分米多少米用分数表示,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 发表一句半夜醒来的说说 能够潇洒恣意的活,必然背负孤独寂寞
- 白玫瑰代表什么花语 什么是白玫瑰花语
- 本田xrv仪表盘小扳手怎么消
- 520在爱情里面表示什么意思 520情人节有必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