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的分类 详细分类介绍
1、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
2、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
【紫砂泥料的分类 详细分类介绍】3、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
4、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 。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绿泥类: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 。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 。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 。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
6、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 。
7、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
8、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
9、红泥类: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 。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 。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 。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 。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 。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 。
推荐阅读
- 干雪蛤的正确储存方法 怎么保存干雪蛤
- 清平乐夜扣宫门是第几集,《清平乐》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 为什么说运动后的拉伸很重要,跑前拉伸和跑后拉伸有什么区别
- 狡猾的意思是什么
- 竖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为什么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
- 牛年出生的女宝宝叫什么名字好 简单便于书写的女宝宝名字
- 白醋浇花的正确方法 白醋浇花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 正确的护肤品使用顺序,护肤品可以2种产品搭配使用吗
- 一问一答的套路情话 男女套路情话一问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