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几年级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几年级学到

(一)课文原句:“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初中一年级上册第15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三)文化内涵:引诗中的“烹瓠叶”是典故,出自《诗经·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烹之(风吹得冬瓜叶起伏不定,把它采来进行烹调) 。”因为是用冬瓜叶子炒菜吃,比较简陋,所以用“烹瓠叶”代指穷困的生活 。“举子”指宋朝当时有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的人 。“踏槐花”也是用典 。唐朝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语 。此外当时还有“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的应试时间到了”的说法 。因此用“踏槐花”代指科考 。
所以两句诗的内涵是:粗布衣衫,身着朴素是董传生活的常态,但他虽然贫穷可是因为满腹经纶,所以气质是光彩照人 。他不愿意陪着老儒生过穷困的生活,所以想随同举子参加科举考试去 。
【腹有诗书气自华几年级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几年级学到】笔者小时候在学校里看见一条标语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时并没引起注意 。后来看电视上的诗词节目,听主持人说过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怀若谷”就以为这两个分句是同一出处 。于是赶紧去查资料,这才知道学习不可胡乱推想,更不可把“道听途说”当成真学问 。主持人说的只有前一句是苏轼诗中的 。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 。敬请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