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石旁的“碳” , 显然是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第六号元素时 , 由化学家杜撰的一个新字 。
“碳”这个字 , 究竟是什么时候由化学仓颉创造出来的呢?我国翻译西方近代化学著作 , 始自徐寿 。徐寿(1818—1884) , 字雪村 , 江苏无锡人 , 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杰出的开拓者 。他和英人傅兰雅(JohnFryer , 1839—1928)合作 , 介绍和翻译了:《化学鉴原》六卷(1871年刊行)、《化学鉴原续编》二十四卷(1874年刊行)、《化学鉴原补编》六卷(1879年刊行)、《化学分原》八卷(1872年刊行)、《化学考质》八卷(1883年刊行)、《化学求数》十六卷(1883年刊行)、《物体遇热改易记》十卷(1899年刊行)、《法律医学》二十六卷(1899年刊行)等等 。其中最早译出的《化学鉴原》(Wells’Principle and Applicatons of Chemistry)的原文是1858年在纽约和芝加哥出版[15] 。十三年后 , 由徐寿和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出 。这本书对我国化学界影响很大 , 三十年后出版的《东西学书缘》还称之为善本 。这是我们系统地介绍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早的一本书 。在江南制造局开译《化学鉴原》的同时 , 广州博济医院的美国医师嘉约翰(KerrJohnGla)和中国学者何了然也合译此书 , 名为《化学初阶》共四卷 , 同治九年(1870年)刊行 , 内容较《化学鉴原)略简 , 但早一年刊出 。当时已知64种元素 , 元素的名称 , 《鉴原》和《初阶》的译法大体相同 。金属元素都加金旁 , 如钡、锰、镁、锂等 , 至今沿用 。但非金属元素 , 并未都加石旁 , 如磷 , 两书都译为燐;硅 , 《初阶》译为“玻” , 《鉴原》译为“矽”;氢、氮、氧 , 《初阶》译为“轻”、“淡”、“养” , 《鉴原》译为“轻气”“淡气”、“养气” 。值得注意 , 对碳这个元素 , 两书都译为“炭” , 都没有加石旁 , 此时的“炭”字 , 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carbon , 身兼二任 , 既指炭材料 , 又指碳元素 。非金属元素加石旁 , 这一条造字规则 , 看来 , 在当时尚未形成 。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出版的词书上开始出现带石旁的“碳”宇 , 如1930年出版的《王云五大字典》[22]就收录了这个字 , 指明其唯一意义是符号为C的元素 。但就在这同一本字典所附的中英名词对照表中 , 在carbon一字之下 , 只注明“炭质”一义 。所谓“炭质”即“炭原质”就是碳元素 。可见当时 , “碳”作为元素名称的合法地位 , 尚未完全确立 。
【炭与碳的异同点是什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 前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化学命名原则》[3] , 其中第七条把历来已通行的化学元素的订名原则 , 加以总结 , 说得很清楚:“元素之名 , 各以一牛表之 , 在平常状况下为气态者 , 从气;为液态者 , 从水;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 , 从金;非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 , 从石 。”同条附元素表 , 把第6号元素第一次正式订名为“碳” 。确定这些原则 , 费了不少周折 , 看来比较慎重 。从当时国立编辑馆的负责人陈可忠1933年为《化学命名原则》写的序言上 , 可知其概略:
推荐阅读
- 菱角的功效与作用
- 生柚子皮的功效与作用 柚子皮的好处
- 真是败也萧何,成也萧何!二氧化碳真是与碳酸钙干上了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讲了什么
- 西餐常见的几种汤,西餐四种汤的制作工艺与注意要点
- 关于秋天夕阳唯美句子
- 汝瓷和汝窑的区别,汝窑与汝瓷有什么区别
- 初二数学下册人教版二次根式公式 初二数学二次根式的概念与性质
- 桉树叶的功效与作用 桉树叶的四大功效
- 烹饪中烧与焖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