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曾经在四川凉山待过一段时间,去了那里才知道彝族人民把一年分成了10个月,每个月有36天,这就是当地的彝历,用太阳来定冬夏寒暑,也可以把季节划分得很准确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彝族是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和文化
彝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个省内,但以四川凉山等的彝族人居多,像四川的大渡河和大凉山地区,自然环境虽然很美,但是地形很复杂,有很多的高山,属于高寒地区,平坝和河谷地带较少,这种格局也让彝族保持了特有文化色彩 。
在6000年以前,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是彝族的先民,那个时候就开始向外部发展,古羌人沿着金沙江在安宁河流域一带生活,并和当地的汉人融合,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对彝族的先民称为“叟” 。
彝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二元化的现象,一支是以四川凉山地区北部乌蛮的彝族为代表,另一支是以云南地区南诏国的彝族为代表 。
黑彝在当地称为“诺伙”,在这个民族内并没有特权,但是在凉山有一定的统治力,诺伙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利用各个家支进行联系,那里的人血统高贵,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是并不能改变他们尊贵的身份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曲诺”在汉语中是“白彝”和“百姓”的意思,在当地有很高的等级,每个人的等级都是世袭而来,还有一些人是阿加赎身而来,像这样的人隶属于诺伙的主子,平时活动必须要在主子的管辖范围内 。
诺伙主子有权将他们进行转让,但必须征得曲诺本人的同意,曲诺人有自己的婚权和教育子女的亲权,还有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没有财权,由于贫富差距比较大,曲诺人很能上升为诺伙,也不能摆脱人身的隶属关系 。
毕摩在彝族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它是彝语的音译,毕的意思是念经,摩的意思是有知识的长者,是专门替人礼赞和祭祀的祭师,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彝族的文化和典籍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也是当地文化的传播者 。
在凉山地区,彝族每年要举行中小型的作毕仪式,作毕时说唱的是彝族民间特有的文学音乐题材,具有纯真、古朴的腔调 。作毕的仪式有很多种类,小型的要花几个小时,大型作毕要花几天的时间 。
火把节是彝族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农历6月24日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一天的节日到来以后,每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把火把拿到田地里驱虫,期望来年庄稼有一个好收成 。除了火把以外,也有吹笛弹弦、歌舞娱乐的活动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彝族被外界称为“黑彝、白彝、红彝”,而云南和贵州地区的彝族也被称为“花彝、青彝、干彝”
黑彝和白彝大多数在四川凉山地区,红彝在金沙河谷流域一带,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红彝和花彝都是以服饰和花朵来取名,而青彝是彝族当地人祭拜的青竹来取名 。
凉山彝语中的黑彝称为“诺”,白彝称为“曲”,“诺”和“曲”是彝族当地特有的语言,而“黑彝”和“白彝”是外来的注释,在彝族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约定俗成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黑彝”、“白彝”、“红彝”真正的含义没有多少人知道 。
彝族本来之前没有“黑白红”之分,但是有“六祖分支”的说法,四川凉山的彝族总部称为“诺蜀 。从彝族的历史来看,彝族还分为“兹、莫、毕、格、卓”等五个阶层 。从近代的发展来看,彝族又分为“兹、诺、曲诺、阿甲、干席”等阶层,从“诺”和“曲”这两个字面来看,虽然有“黑”、“白”的意思,但是根本没有现在的“黑彝”、“白彝”的含义 。
曾经有书籍记载,凉山彝族中的“黑彝”才是彝族,而“白彝”不是彝族的说法,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黑彝”和“白彝”都源于一个血脉,在凉山彝族当中,白彝也有很多人与黑彝同祖共宗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黑彝
黑彝在地方语言中称为“诺“或“聂”,在凉山所属的八大黑彝中,主要分布在布拖 。土聂是黑彝的隶属民,有自己的土地和家支,享有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战争年代还替黑彝打过仗,过年的时候要向黑彝进贡半个猪头和一大坛酒 。
黑彝在经济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彝族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那里的人都有自己的土地,而白彝则依附于他们,后来经过一定的发展,黑彝与白彝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家支,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
彝族有一句谚语:“黑彝是骨头一根,但皮有十张,白彝是皮一张,但骨头有十张”,从这句谚语就可以看出来,黑彝只有一个来源,而白彝的来源却很复杂,也说明黑彝与白彝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边界,而跨越这个边界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通婚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白彝
彝族传统的等级来看,有一些人的身份等级下降为曲诺,并从凉山地区的腹心地带美姑一带迁到了玉田,在那里定居以后就开始繁衍,为了抵制周边诺合的侵扰,便归属了当地的一名武官都司管辖,那个时候就成立了独立白彝 。
白彝包括了阿加和呷西这两个等级的成员和家庭,从而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民系,在一些边缘地区,白彝也脱离了黑彝的管辖 。
曲诺虽然是白彝区内的财富拥有者,但也参加社会劳作和耕作,土地由自己经营,也会用阿加、呷西的一些劳力,他们就属于底层的劳动者 。
曲诺下面分为阿加和呷西,这两种身份级别为隶属阶层,这也与凉山整个彝族的特点基本一致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

文章插图
总之,彝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的省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彝族除了黑彝和白彝外,还有一些小的分支,也是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 。
我的解答可能没有多么专业,但我自己就是彝族,是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来说的 。
我的家乡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彝族自治州 。听祖辈说我们一开始也是从凉山迁徙过来的,所以所有彝族人都是同根同系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彝族确实分白彝和黑彝,这个划分的依据就是族群血统的纯正度,白彝是指跟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且自己的语言、生活习惯和风俗已经逐渐趋向汉化,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已经延续不多的人群 。黑彝则是指在村落建筑、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保存了较高的彝族传统的人群,他们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服饰等,很多纯正的黑彝村落至今都很少接触过汉文化,他们听不懂也不会讲汉字方言和普通话,唯一的语言就是当地的彝语 。
不了解彝族文化的人可能会觉得所有彝族人都说同样的语言,事实上彝族语言也是像各地的方言一样博大精深,邻村不邻户,说的语言都不一样,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比较好的地区,语言纯度越高,外村外寨的人通常理解不了,而一些逐渐汉化的村落,语言已经通俗易懂,外地人听着也能掌握大概 。
【彝族分黑彝和白彝,彝族分白彝和黑彝】所以在我的家乡这边,如今纯正的黑彝村落已经比较少,大部分都被逐渐汉化而成了白彝,这也是民族文化流失和凋零的一种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