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幼学之年
1.汤饼之期 , 指婴儿出生三日 , 也叫三朝 。有些地方有“洗三朝”的习俗 。
2.初度 , 指小儿周岁 。语出明代程登吉的《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也泛指生日 , 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
3.襁褓:指刚知道发笑尚在襁褓中的未满周岁的婴儿 。
4.孩提:指 2~3岁的儿童 。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 。——《孟子·尽心》 。也有写作“孩抱”或“提孩”的 , 例如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 , 提孩巧相如”之句 。
5.垂髫( tiáo):亦作垂龆  , 也称作“垂发” , 指儿童或童年;髫 , 儿童垂下的头发 。晋陶潜《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6.龆龀 [ tiáo chèn ] , 也称“童龀” , 指儿童乳齿脱落 , 更换新齿的年纪 。即童年 , 也就是少年儿童时期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 , 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 , 七岁而龀齿”的说法 , 由此可以看出 , 孩子乳牙脱落 , 长出恒牙 , 称为“龆龀” 。
7.总角:意指童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 , 在头顶上各扎一个结 , 形如两个羊角 , 故称“总角” 。“总”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孩提时代
8.九龄:指孩子九岁 。是孩子的教数之年 , 所以也称教数之年 , 出自《礼记》 。
9.黄口:即十岁以下儿童的统称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 , 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 , 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 , 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 , 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典出《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 。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 , 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
10.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 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 , 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又因为十岁的幼儿可以外出求学 , 所以也称“幼学之年”或“外傅之年” 。
1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在古代 , 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年纪要戴钗 , 所以后来金钗就成了女孩年纪的代称 , “金钗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岁 。”
12.豆蔻:代指13岁女子的年龄 , 即少女的青春年华 , 也说“豆蔻年华” 。杜牧的《赠别》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 。
13.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 , 一种乐舞 , 古未成童者习之 。.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
14.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的意思 , 指十四岁 。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 流眄(miǎn)鬟鬓(huán bìn)低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古代的及笄
15.及笄【jí jī】 , 亦作“既笄” , 笄 , 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古代女子一般到了15周岁以后 , 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 , 表示已经成年 , 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后用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 。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 , 若已许配 , 就束发戴簪 , 若未许配 , 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 。自周代起 , 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 , 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 , 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 , 作为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 , 它在历史上 , 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
16.志学:指十五岁 。也称“束发”或“成童”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古代男子到了15岁左右 , 要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 , 束发表示已经到了少年时期 , 所以也叫“成童” 。归有光《项脊轩志》有“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句 。
1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也称“二八之年” , 即二八一十六的意思 , 指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 , 谓十六岁 , 多用于女子 。宋·陆游《无题》诗:“碧玉当年未破瓜 , 学成歌舞入侯家 。”
19.二九之年:即二九一十八之意 , 故指十八岁 , 多指女性 。《初刻拍案惊奇》中有句:“韩子文……年过二九 , 尚未有亲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20.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也称“始冠”、“及冠”、“冠岁”、“七尺”、“加冠”、“冠年” 。孔颖达解释说:“二十成人 , 初加冠 , 体犹未壮 , 故曰弱冠 。”弱 , 年少 。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 , 故称 。
21.桃李年华:特指女子二十岁 , 也称“待年”或“待字” 。语出《后汉书 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古文中常有“待字闺阁”的说法 。
22.花信年华:花信 , 指开花时期 。意思是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自《元夕后连阴》 。
23.摽梅之年:也多误写作“标梅之年” ,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 。比喻女子已到了适出嫁的年龄 。语出《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 , 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 迨其吉兮..”
24.有室之年:在古代指结婚之年 。室 , 家室 , 男以女为室 , 女以男为家 , 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 。语出《礼记 · 曲礼上》:有室之年 , 男以女为室 , 女以男为家 。
25.而立:也称作“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 指男子三十岁 。三十而立 。
26.半老徐娘:一般指30岁的妇女 , 也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苏轼的不惑之年
27.不惑:意思是指人到中年 , 经历了很多事 , 也想通了很多事 , 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所以不惑之年作为40岁的代称 。
28.天命:指五十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淮南子·鼠卓训》:“伯玉年五十 , 而有四十九年非 。”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 , 不断反省自己 , 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 , 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也称作“半百”、“知命之年”、“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
29.开六: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 , 十年为一秩 , 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 , 也就是五十一岁叫做“开六” 。
30.耳顺、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 , 可组成六十对干支 , 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 , 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六十岁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 故也称“耳顺之年”;六十岁可以拄杖行走于乡里 , 故又称“杖乡之年” 。也称“下寿” 。
31.开七、华甲: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 , 十年为一秩 , 开七即第七秩的开始 , 故六十一岁叫做“开七” 。“华甲”中的甲 , 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華”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 , 因此 , 六十一岁也称作“华甲”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古稀之年
32.古稀:也称“杖国之年”、 , 指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33.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 , 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语出《王制》 。也称“中寿” 。
34.耄耋(mào dié):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人们根据这解释 , 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汉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 ,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35.期颐:也称“上寿” , 指百岁之人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 , 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 , 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 , 故曰颐 。”
36.花甲重开:花甲是60岁  , 花甲重开  , 就是两个60 岁 , 指一百二十岁 。
37.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 , 双是两个 , 即两个70 , 也就是一百四十岁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

文章插图
耄耋之年
除此之外 , 也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 , 八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大耆” , 也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广韵》:“龙钟 , 竹也 , 老者如竹枝摇曳 , 不治禁持 。潦者 , 路之流水也 , 其颠倒阻滞 , 如人之遭际迍邅(zhūn zhān , 难行的样子) , 故云 。”《西游记》第四三回:“老师父步步逢灾 , 纔脱了魔障 , 幸得这一路平安 , 又遇着黑水迍邅 。”
我国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 。
1、豆蔻
指十三四岁女孩 。喻少女 。
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诗 。豆蔻年华 , 指的就是这个时候 。豆蔻一种南方植物 , 好像可以入中药 。应该有含苞待放之雅姿 。
2、及笄
及笄又叫既笄 。既 , 已经 。及 , 到了 。笄 , 簪子 , 可理解为动词 。用簪子栓住挽起的头发 。
一般指15岁的年龄 , 男女略同 。但女子十五岁 , 表示已经成年 。女子一般是结婚后才把头发盘在头上 , 用簪子栓住 。
总角 。幼年的儿童 , 把头发挽成小髻 。没有男女之分 。总角之时 , 年笑晏晏 。(《诗经》)
垂髫 。指儿童幼年 。不戴帽子 , 头发下垂 。没有男女之分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弱冠礼 , 表示已经成年 。
3、知天命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意思是他15岁致力于学习 , 30岁自立 , 40岁不被外界事物迷惑 , 50岁懂得顺应天命 , 60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 70岁能随心所欲不越规矩 。
故:
而立:30岁 。
不惑:40岁 。
知天命:50岁 。
耳顺:60岁 。因为用天干地支组成的花甲六十年一循环 , 所以 , 60岁又称花甲 。
随身所欲:70岁 。
4、古稀
古稀:70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 , 所以 , 70岁叫古稀 。当叫“随身所欲” 。
5、耄耋
指八九十岁 。即八十到九十岁 。
6、期颐
指一百岁 。
【豆蔻古稀知天命,古稀豆蔻知天命】解答供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