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

一代文豪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
脍炙人口,耐人回味——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
48岁的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
第一次游庐山,
前后历时十余天,
“山谷奇秀,平日所未见,殆应接不暇” 。
大师灵感突至,
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
于是写下一组诗,
《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 。
此诗表面写景,
骨子里却是谈哲理,
诗意深远无穷 。
浅者不觉其深,
深者不觉其浅,
言近而意远 。
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出了世间困惑与烦恼的根源,
一语点破了超然物外的蹊径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

文章插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可惜鱼小姐不是苏大师 。
倘若她有此悟性,
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也许会抽身而退,
不至于以身焚火,
闹出人命,酿成血案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图源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