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西安晚报邀 。
经常听老辈人提到“四时八节”这个词,现在年轻一代已很少提到这个词语了,知道的更少 。
说一下我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浅见,请方家指正 。
老辈人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一定是非常重要极为宝贵的东西 。
而普遍认为“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和“八节”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重合叠加 。如此解释,四时的存在就显得多余了 。
我认为:“四时”就是特定指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
“八节”就是为了崇敬华夏民族对“孝”的推崇,特别设置的八个节日 。
“春节、上巳、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

文章插图
今天的我们刚刚从农业社会迈进了工业文明,对古代农耕社会里,
人们对自然节气的依赖和重视,
是不能深刻理解的 。
周而复始的一年里,最关键的节气就是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时间节点 。
立春,寒冬过去,暖阳复回,提醒人们准备好耕种,莫误了农时 。
立夏,万木繁盛,秧苗勃发,提醒旱涝浇灌、除草耕耘不要偷懒 。
立秋,草木渐衰,果蔬成熟,提醒丰收在望,不能懈怠 。
立冬,万物衰败,气力回藏,提醒颗粒归仓,珍惜成果,一年才算丰收 。
四时对农作物生长节点非常重要,所以以农耕为主的祖先们尤为重视 。
特别演化成是个节令,意在提醒后人切莫错过农时,农时一误,一年就荒废了 。

文章插图
四时是一年四季轮回的重要标志节点 。
也可把“四时”理解成人生的“四事” 。
象征了人一生中四个重要的节点,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
在每个不同节点作不同的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一生才能得圆满 。
少年要多刻苦学习,青年要多努力工作,
中年要多保养身体,老年才能收获完满的一生 。
如果错失机会,违背规律,一生也会多坎坷少收获,算不得圆满 。
八节最核心的含义就是“孝”文化的体现 。
清明、端午、重阳、冬至自不必说,是对先人祭扫,崇敬的缅怀 。
春节、中秋,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 。
无时不提醒着忙碌的人们,该回家团圆了,家里有双亲还没有尽孝呢 。
上巳节除了洗濯祈福,还有重要的内容,就是青年可以放开束缚自由恋爱 。
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算是孝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
腊八节即是祭灶的日子,也是以祭腊之礼请祖先神灵回家过年的日子,
表达对先人恩德的感念,子孙后代年年不忘 。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忙碌的理由,把本该尽孝的节气疏远淡忘了 。
虽然节令形式上的孝道,在快节奏的当下已经不能面面俱到了,
但心中的孝时刻不能忘 。
那是我们中国人隐含在节气里的魂,流淌在血脉里的根 。
传承优秀文化,一定不能忘记最核心的孝文化,
他就在被你疏远的“四时八节”里,不断提醒着你 。
不违时节,珍惜当下 。孝敬父母,莫待将来!
#感受非遗之美#
“四时八节”出自唐·马总《意林》卷一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 。”也载于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
普遍认为,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中的各种时令、节气、节日 。“四时”即春、夏、秋、冬之四季 。“八节”一般分节气说和节日说两种 。“节气说”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这八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时令节气,既标识出阴阳四时之始末衔接,也是数千年中国农业社会中的农历上的时间序列 。“节日说”各地略有不同,通常分三种版本 。一是“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下元 。”二为“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 。”三乃“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腊八 。”
而笔者认为,四时八节中“四时”若音同也可为“四事” 。河图四象与结绳记事,都说明“时”与“事”的关联 。民间约定成俗,男女成婚后第一个关键环节便是商议双方亲戚来往,俗称“四事八节” 。即表示亲近和愿意交往的亲戚会商定和选择最隆重的四事八节进行礼尚往来,远亲可选择不来往,或折中办法——大事往来,放弃八节 。
常言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于是一个人一生主要是出生、婚嫁、生子、病亡的四件大事,共称“四事” 。通常叫法分红事(婚嫁、添丁)、白事(病亡、三年),或红事(婚嫁)、白事(病亡、三年)、喜事(即添丁俗称娘生娃满月) 。还有把人亡故三年祭奠称为红白事,第一天晚至次日十二时作白事,大门对联仍贴白色对联;从次日十二时后改换红色对联作红事,表示儿孙服孝三年期满,亲朋乡党颂表守孝行为 。不管如何分类和称谓,这“四事”就都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 。有个别地区,过大事还包括安家、立业,现代人买房、买车,都鸣放花炮庆贺,这些事也成为人生重要时刻的见证 。
扎根农业土壤并盛行民间的“四事八节”,均有庆典或祭祀的规矩和大致流程 。包括“八节”,也饱含了血脉相连的人文精神 。就像“八节”的各种版本中,仔细辨析发现,“清明、端午、中秋”这“三节”雷打不动出现,可见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人们普遍重视元宵节(进行庆典活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食月饼),大部分地区看重“三元”节,烧纸钱祭祖成为举足轻重的仪式 。而立夏和冬至能跻身“八节”,素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乡风民俗 。这些概因中国地域广阔,俗称“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 。
尽管随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农村传统时节习俗的荒废,加之“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舶来洋节的冲击,人们对“四时八节”或“四事八节”的记忆认知逐年淡化,但是漫长的发展中,因为它们融合了佛家元素与道教因子以及天象因源,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哲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基于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理应得到传承 。
【四季八节哪八个节:“四时八节”是什么?】□高涛 2020年06月15日《西安日报》
推荐阅读
- 苏打水有哪些功效
- 计算机硬件包括哪5个
- 瑜伽柔韧性的好处 提高身体柔韧性练习有哪些
- 角龙位置分布及通关攻略 怪物猎人世界角龙在哪个位置
- 桂林哪好玩
- 梦幻西游名字符号有哪些 梦幻西游介绍
- 干出纳好还是会计轻松,出纳和会计哪一个更轻松
- 神武折扣号是什么意思,神武4端游哪里有折扣充值活动
- 随州哪里有旧货市场
- 邓飞儿是哪部电视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