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的范围太大了,如果不分窑口,几乎无法解答 。
手边上刚好有几件无争议的宋瓷碗,拍了几张照片进行分析对照,可以找出几个共同特征,挂一漏万,不代表其他窑口,特别是五大名窑 。感兴趣的藏友可百度一下不同窑口,会有很多进一步的解释 。
图一:宋白釉花口小盏;
图二:宋白釉花口小盏;
图三:宋白釉小碗;
图四:宋白釉小罐 。
这三个小碗和小罐的共同特征:施釉不到底,圈足裸露,但圈足修胎规整,圈足外墙垂直,内墙外撇成斜角,这样手指捏着圈足拿不起小碗 。还有一个特征是这三个小碗圈足都有墨迹 。宋人爱在碗底写字,但这只是一个辅助特征,并不能代表所有宋瓷碗 。
图五:宋吉州窑琥珀釉小碗 。
基本具备上述白釉宋瓷的特征 。
图六:北宋钧窑碗
宋钧的特征比较明显,胎施酱色护胎釉,圈足裸露,修胎规整,内、外墙均垂直,手指捏着圈足沿可以拿起碗 。圈足内多施一点釉 。
图七:唐代青釉碗,玉璧底 。
图八: 元代青花(民间青花,不值钱)小碗,圈足无釉,修胎粗糙,圈足沿呈外斜坡,最重要的一点是底足中心有个修胎留下的小乳突,这是很多元瓷,包括元钧的底足主要特征之一 。可与宋瓷比较鉴别 。
当然,宋瓷涵盖太广了,以上仅局限到很小一部分的宋瓷底足特征,个人经验,总结一下与藏友分享,欢迎点评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宋代瓷器底足特征,有点笼统 。放点干货吧 。就按五大窑分别讲解一下吧 。

文章插图
汝窑: 汝窑的特征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辨别的,就是支钉烧 。3钉,5钉以单数为主 。这涉及到一个别的知识,古汉人很讨厌复数 。原因和我们的道教文化有关系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官窑: 官窑底足有两种,一种是圈足不施釉 。另一种也是支钉,所以才有汝、官不分的说法 。

文章插图
哥窑:哥窑基本上都是露足的,偶尔也会有支钉烧 。支钉烧多见于底部平坦的器物 。哥窑还有底部不施哥釉的,这种也会有酱色护胎釉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钧窑:宋代人的审美导致,五大窑的烧造方式大同小异 。钧窑则以护胎釉为主 。但是钧窑有个问题!所谓的宋代五大窑,说的都是御用品,也就是官器 。但是宋代其实并没有官钧 。在出土的宋代皇家墓葬中,均没有发现钧窑的培葬器 。其实行内对宋代没有官钧这件事是有统一认知的 。只不过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宋五大窑的说法 。也就懒得改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定窑:定窑的底部工艺是最有意思的,以前的定窑也是露圈足 。后来为了加大生产数量,节约成本 。弄出了一个扣烧法 。也就是广为流传的“倒扣芒茬” 。这就得说一下宋代瓷器的烧造工艺 。宋代瓷器尤其是高端瓷器,采用罩烧法 。就是外面用个东西罩住瓷器 。这样受热稳定,瓷器表面也不会沾上草木灰 。这就出现了问题,就是一次烧不了几件 。定窑师傅多聪明,整了个底部施全釉,口部不施釉,大的套小的,一个套一个的烧法 。增加超量 。本来以前定窑是御用瓷器,但是这么扣着烧后,不符合北宋皇室审美 。逐步就被汝窑给替代了 。
【宋代瓷器一般有什么特征】至于别的窑口都是八九不离十,逃不出大时代的特征 。
推荐阅读
- 满月一般是多少天
- 伴郎一般做什么
- 什么叫有机物 有机物的介绍
- 茶叶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茶叶的保质期简单介绍
- 甘蔗如何种植
- 冰箱保温的温度一般是多少
- 发票用什么纸
- 手机忘记密码怎么打开手机,手机忘记密码怎么打开vivo
- 牛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惯
- 合金一般多久褪色,染完头发一般多久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