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冰雹能砸死人吗?为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打过“雪仗”,将一个个由雪做成的雪球扔到小伙伴的身上,由于这些雪球没有经过较大力气的挤压,因此密度较小且如同海绵一样比较蓬松,砸到人的身上不仅不会有任何伤害,而且还会立刻“开花”,然而将一捧雪用力挤压成为冰疙瘩时,由于密度和硬度变大,这时候再将它砸到人身上与小石块的伤害没什么两样,而冰雹就如同一个个的“冰疙瘩”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固态降雨有什么“杀伤力”?
冰雹是一种有“雹子”“霸子”或“冷子”等俗称的球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雨,与大气最为普遍的降雨不同,由于冰雹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大小普遍在为5~50mm之间,稍大的如同鸡蛋甚至柚子般大小,从高空坠落重力势能较大,因此冰雹不仅可以砸死人,而且还可以砸死牛马,甚至能够毁坏一些建筑设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给农业、交通、建筑、通讯、电力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巨大损失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了华南的广东、华中的湖北和湖南、华东的江西和福建等省区冰雹相对较少外,其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的雹灾的影响,特别是处在中高纬度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地形环境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天气经常多变,雹灾不仅多,而且受害也较为重一些 。
比如2018年6月中旬河北省的保定、衡水、邢台等多地出现不同情况的雹灾,共造成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5217公顷(1公顷相当于0.01平方公里),绝收面积49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2.2亿元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地表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当这些小冰晶相互碰撞和并合后体积和质量越来越大,当重力超过上升气流的临界值时便会降落下来,此时如果低空气温在零度以上便会形成降雨 。
而相对于降雨,冰雹的形成条件要更为苛刻,它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常见于夏季或春夏之交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通常情况下,冰雹的形成与冷暖气流的交汇相遇有关,由于暖空气的密度要比冷空气低一些,因此当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会迅速爬升到冷空气的上层,出现近地面底层温度较低、低层中空温度较高以及底层高空温度较低的“夹心”垂直温度分层 。
由于夏季或春夏之交出现积雨云时,顶层上部的温度会随着海拔的升高降到零下30度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上层云有冰晶组成,下层云中含有过冷水滴,再往下还有0度以上含有大量水滴的温暖层,这些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需要穿过冷水滴层,水在冰晶表面附着冻结成为了白色冰雹,这些白色冰雹继续降落并穿过含有水滴的温暖层,水滴再次附着并冻结在雹的表面使它体积和质量变大,而由于冰雹在穿过不同的温度层时体积和质量均有所加大,上升气流无法承担其重量就会直接向地表坠落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总结
冰雹夏季或春夏之交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每年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雹灾发生,给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加强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加大雹灾的应急机制的宣传和培训,使雹灾的影响降至最低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但是尽管冰雹的“杀伤力”较大,它的形成条件却是十分苛刻的,必须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才有可能形成,即在近地面中低层形成了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的垂直“夹心”温度分层,如果对流较弱则会形成较大的雨滴而不会形成冰雹 。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冰雹”的信息或查询其他信息,可以通过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想要查询的内容即可,方便快捷且无广告,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喜欢用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巨大的冰雹可以砸死人,但较为罕见,因为我国发生的冰雹大多数直径在2厘米以下,这样的冰雹不足以产生致命伤害,而且我国冰雹灾害多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人口密集的南方较少,冰雹天气最多的5个省会城市是拉萨、呼和浩特、贵阳、西宁、哈尔滨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我国1981-2010年冰雹日数分布,图来自《中国天气》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出现的冰雹大多数直径在2厘米以下,5厘米以上的冰雹较为罕见,一般直径2-5厘米的就算大冰雹了 。我国西藏和青海冰雹最多,但多为小冰雹,而在平原地区,发生冰雹的概率比高原地区低很多,但容易形成大冰雹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冰雹质量大小直接决定冰雹的“杀伤力”,质量越大,“杀伤力”也越大 。
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就是新闻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差不多30克左右 。当它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落下,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处丢下一个花盆,威力可想而知,而冰雹可不止一个,而是若干个,成百上千个“花盆”从天而降的场面,想想就觉得可怕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冰雹大多发生在中纬度内陆地区,赤道和两极较少,在海洋上也较少 。从局地条件看,冰雹分布是山区多、平原少 。这是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受热差异大,空气垂直运动发展,冰雹易于形成 。我国国土辽阔,12个月份之内都有冰雹天气发生,但整体上春夏较多,秋冬极少 。
但是冰雹的杀伤力需要考虑空气阻力以及上升气流等因素,冰雹在下降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杀伤力可能有所衰减,但遭遇冰雹,我们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在网上可以听见一些大冰雹砸死牛或者羊的消息,而冰雹砸烂汽车和屋顶、毁坏农作物的新闻更是不计其数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清道光《新会县志》记载:“清嘉庆十一年丙寅二月二十二日雨雹如拳如斗如牛,大者重数百斤,落处地为之震,而潮阳湖居坏庐舍犹多” 。“如斗如牛”当然太夸张了,目前公认的最大冰雹是1970年9月3日在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直径为11-12厘米,重776克(另说直径20厘米,重0.88公斤) 。但是2008年5月30日在内蒙古一场雹灾中发现了4块大冰块,最大一块长度达3米,宽度约2米,厚度1.5米左右,真实性未知 。
1923年10月23日《申报》 记载了陕北的大冰雹:“今年阴历7月中旬,冰雹之巨,殊属骇人听闻,方其降时,初仅若豆,继则若卵,后竟若拳,损伤人畜田禾不知凡已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1936年闰3月27日下午六七时,黑云迅雷起自西北山向县境袭来,冰雹骤降,大如鸡卵,且混杂有厚一尺、宽5寸之大冰块,打死飞禽甚多,牲畜伤亡700多 。
2005年4月25日傍晚,持续近40分钟的狂风挟夹着威力巨大的冰雹相继袭击了盐城市区及射阳、滨海、亭湖、响水、大丰、盐都、阜宁等县 。这次狂风雷雨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前晚的狂风风速达到32米每秒,相当于11级风力 。射阳共有33个村遭冰雹袭击,雹粒最大达到4.5厘米 。根据盐城市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6日10时半,全市共有8人在4月25日的狂风冰雹中不幸身亡(不是直接死于冰雹和大风,而死于间接伤害),重伤者达到35人,轻伤者118人,造成受灾户6400多户,受灾人口达到50多万 。
冰雹为什么不会砸死人

文章插图
可见大型冰雹的威力实在不可小视,好在冰雹天气并不多,我长这么大,还只遭遇过一次冰雹,那次冰雹有黄豆那么大,只持续了几分钟 。
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强风及剧烈的降温,还产生雷电现象,从而带来各种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