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思索,是一份回味,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心灵共鸣 。不管是曲终人散的凄凉,还是初初相遇的两情相悦,都是相顾凝视两无语,万般滋味上心头 。更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哀婉,便是重逢,不管是友人重聚,还是惜日相爱之人重聚,都有那份默契,藏在笑魇里,藏在唇齿间,藏在欲言又止的双眸里 。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哪里?】琵琶女的半遮面,便是重逢那远去日子的哀叹,对逝去青春的留恋,让她心生怨怼,从而有了商人重利轻离别之言,从而与诗人有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其实在我的意识里,并不喜欢琵琶女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不管是以色以艺侍人,还是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寂寞难奈,我觉得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态度 。当时的社会状态决定,她只能是一只金丝雀,再美的风景,只能在河岸边站立,永远走不出世人画给她的圈圈,成不了光彩夺目的星星 。所以,那时的无声更是对所处时代的控诉,是对那种统治下,人们的深深怜悯,对郁郁不得志发出的吶喊 。
绘画艺术中,讲究“留白”;同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在观众审美过程中,给予其更多地瞎想和品读空间 。
心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空白效应”:"空白效应"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 。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跳跃,电影艺术的空镜头,也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 。广告空白可以归属于广义的背景,虽然它不直接装载广告信息,但它所具有的"回旋余地"有很强的审美促销作用 。在具体运用中,广告空白通过语言组合、构图形状和刊播方式表现出来 。这些都是空白效应 。
空白效应可以给予教育过程中一些启示:还记得我们当年上课前的情景吗?本来乱糟糟吵哄哄的教室,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言不发,用威严的目光环视教室四周,瞬间鸦雀无声,效果绝对比劈头盖脸骂一顿强太多,四两拨千斤呀 。现在想来,当年的老师已经掌握“空白效应”的精髓了呀 。
教学过程中,留“空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 。一要掌握火候,二要精心设计,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并在点拨之后,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面思考的交叉点 。然后以“发问”、“激题”等方式的诱因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新旧融合,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 。
推荐阅读
-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思
- 挽留女朋友的说说
- 顶真的作用 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 平安喜乐万事胜意的男孩女孩名
-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名言
- 蒙迪欧水温传感器在哪一个位置,蒙迪欧致胜水温传感器在哪个位置
- 教你悄无声息的加回微信好友 微信单删再加回来对方知道吗
- 不什么其什么成语 不什么其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 室内设计怎么学 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 三国最后谁赢了,三国演义最后哪国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