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俗语 。
“半吊子”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一般指的是圆形方孔钱 。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丨一贯钱
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人们就开始把铜钱用绳子串起来,这种绳子被称为“贯”,比如《史记·平淮书》中就曾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意思就是国家积攒的钱币太多了,连串钱币的绳子都腐烂掉了,导致不好统计 。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丨钱窖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贯”又发展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因为中国古代的钱币正面皆为文字,所以一枚铜钱又称“一文”) 。
再到清代,一贯又被称为“一吊”(可能是因为钱串起来以后往下垂掉的原因),一贯钱就是一吊钱,而半吊(500文)是一吊的一半,不满一串,不成一吊,所以人们就用“半吊子”来比喻那些不好的人或事物 。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后来的人更甚,觉得“半吊子”似乎还不够,于是把半吊子再打对折,就成了二百五了 。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 “半吊子”是什么意思?】我们猜测“二百五”这个词很可能产生于晚清-民国时期,至于“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