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集句为联 , 最著名者 , 莫过 “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这是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上联“惟楚有材” ,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原句是:“虽楚有材 , 晋实用之 。” , 后此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 , 沿用至今 。
下联“于斯为盛” , 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 , 于斯为盛 。” ,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今天 , “惟”的解释 , 一般为“唯一”、“只有” , 但在此处 , 却非此义 。惟 , 语助词 , 没有意义 。这句相当于“楚有才” 。而非“只有楚有材” 。至于“斯” , 是这里的意思 。
该联作者在许多联书中均署岳麓书院山长(院长)袁名曜 , 其实还有一位是当时岳麓书院的一个学生 , 叫做张中阶 , 所以此联应是两人合撰之作 。因袁名曜名头大得多 , 嘉庆进士 , 故张名为袁名所掩 。这幅对联意境非常深远 , 气势非常豪迈 , 成为了湖权南的标准的广告语 。这副对联在晚清也成为岳麓书院的真实写照 , 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大批人才从这里走出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 ,  1988年 , 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今天的岳麓书院 , 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成了旅游景区 , 或是被当作文物 。但事实上 , 这里至今弦歌不绝——它仍是一所教育机构 。如果将视野扩大至中国现存的所有书院 , 几乎很难找到一所像岳麓书院这样、依然承担着教学功能的书院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 , 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 。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 , 千年学脉再次延绵 , 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 , 湖南省旅游胜地 , 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 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 。
书院内存八景:柳塘烟晓 , 桃坞烘霞 , 桐荫别径 , 风荷晚香 , 曲涧鸣泉 , 碧沼观鱼 , 花墩坐月 , 竹林冬翠 。其景致各具特色 , 令人流连忘返 , 美不胜收!
“来北望南岳 , 青似一重云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清嘉庆年间 , 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 门人请他撰写门联 , 袁出上联“惟楚有才” , 嘱咐各门生应对 , 张中阶以“于斯为盛”对之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自此 , 这幅对联便成了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楹联 。全联的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 , 岳麓书院更是精英会聚之所 。
这幅对联上下两联有其不同出处 。上联“惟楚有才” , 出自《左传》 。原句是:“虽楚有材 , 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 , 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 , 于斯为盛” 。
上联之典《左传》中讲述了襄公二十六年的一件事 。春秋时 , 蔡国大夫声子 , 一次来到楚国 , 楚国令尹子木因为知道声子经常出使晋国 , 问他晋国国情 。子木问:“晋城大夫与楚孰贤?”声子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 , 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 , 不过他们皆来自楚国 。如杞梓、皮革 , 自楚往也 。虽楚有才 , 晋实用之 。”声子的意思是:晋国的优秀人才都来自楚国 。这就如同如同晋国上等的木材、皮革一样 , 全是从楚国弄去的 。虽然楚国有好的材质 , 全给人家晋国用了 。从《左传》来看 , 楚国是多人才的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才 , 于斯为盛”上联的“楚”是指楚国 , 下联的“斯”是指岳麓书院 。问题是这楚国指的是湖南还是湖北?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之一 , 疆域广阔 , 人口众多 。特别到战国后期 , 楚国几乎可以作为南方的代名词 。许多人认为“惟楚有才”中的“楚”指的是湖南 。因为五代十国时 , 木匠马殷以湖南为中心建立了楚国 , 国都在长沙 。从马楚之后 , 楚主要指湖南 。而后来“惟楚有才 , 于斯为盛”这副对联又在岳麓书院出现 , 人们自然想的楚便是指湖南 。
然 , 支持“惟楚有才”的“楚”实指湖北的人同样不少 。是因为“惟楚有才”出自春秋时声子之口 , 而春秋时 , 楚国的核心统治区郢都是在现在的湖北荆州 。又明朝开国皇帝曾封自己的第六子朱桢为楚王 , 封地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这说明明朝人也认为湖北就是楚地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插图
所以 , 上联的“楚”只是泛指楚地 , 至于它在湖北还是在湖南 , 并不重要 , 重要是下联的“斯”专指岳麓书院 。
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冠 , 创办于公元976年 , 即北宗太祖开宝年间 。书院自建立以来 , 输送了大量人才 , 颇负盛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