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1940年9月15日 , 已经对伦敦进行了一周的狂轰乱炸 , 看到航空照片的戈林 , 对轰炸效果十分满意 。在他看来 , 伦敦民众的伤亡越大 , 要求政府讲和的愿望就会越强烈 , 他甚至一再保证 , “海狮计划”不用执行 , 由空军就可以把英国制服 。
但部队的损失和部下不断的抱怨 , 还是让他忧心忡忡 。轰炸机得不到足够的保护;而战斗机只能制空20分钟 , 就因没油必须返回 。更令人沮丧的是 , 英国战斗机似乎越打越多 , 战术手段更加彪悍 , 让空军上下对未来能否取得胜利充满怀疑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作为帝国元帅的戈林 , 一方面安慰牢骚满腹的部下 , 另一方面组织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轰炸 。也就是说 , 德国空军准备“倾巢而出” , 一举击垮对方斗志 , 彻底解决英国问题 。或者说 , 对英军实力进行最后一次试探 , 他已经有了放弃的打算 。
此时的德国空军早没有了开战初期的“意气风发” 。轰炸机损失过半 , 战斗机也损失惨重 , 而且也面临着飞行员不够用的局面 。说白了 , 戈林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轰炸 , 就是决定性的“空中决斗” , 要么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 要么彻底放弃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英军也在积极地应对 , 道丁一边将各地的高炮部队抽调到伦敦 , 加强防空;一边将战斗机中队部署在多弗尔海峡一线 , 并一改“小而散”的阻击模式 , 将几百架“飓风”和“喷火”战斗机组成大编队 , 对德军机群进行“决战式”的阻击 。
这一天 , 德军200架轰炸机在600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 , 杀气腾腾地向伦敦扑去 。道丁命令300多架战机升空迎敌 。两支庞大的机群在伦敦以南上空遭遇 , 英军飞行员没等占据有利位势 , 就“一股脑”地冲击对方机群 , 对着德军轰炸机猛烈开火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双方可以说是杀红了眼 , 伦敦上空接连二三地有飞机冒着黑烟坠落 。英军防空指挥部里 , 丘吉尔和道丁等人 , 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 因为英军的最后一架战斗机也派了出去 。也就是说 , 英国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必须全力以赴 。
战争的主动权 , 到底“鹿死谁手”?
9月15日 , 对英国人来说 , 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 , 在伦敦报纸上最醒目的位置写着“击落德机185架” , 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 家家户户挂出国旗庆祝胜利 。英国空军更是将这一天定为“不列颠战役纪念日” , 这是为什么呢?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一是 , 自开战以来 , 英国一直处于防守的位置 , 尽管有轰炸柏林的壮举 , 也有摧毁法国沿岸德军的登陆设施 , 破坏其“海狮计划”;但真正让德国放弃进攻的 , 是英军在这一天击落的德机数量 , 是开战以来最多的 , 显示了英军“依然没有被击败” 。
二是 , 这是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一天 。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 , 英军倾其所有 , 所有的战斗机(包括预备队)都被派往空中进行决战 。也就是说 , 英国拿出了“老本” , 生死就在这一仗 , 一旦德军取得优势 , 将彻底失去抵抗能力 , 英国将亡国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更主要的是 , 这一天是英、德双方争夺制空权的关键点 , 或者说是双方主动权易手的关键一天 。因为从一天起 , 德军大规模的空袭消失了 , 也预示着德国彻底放弃或推迟“海狮计划” , 而英国在欧洲首次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势头 , 是战局的转折 。
戈林的最后一次轰炸 , 让德国人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实力 , 甚至在没有到达伦敦上空 , 就遭遇到灾难性的打击 。德国上下都认为 , 英国不仅有强大的皇家海军 , 更有实力不俗的皇家空军 。实施“海狮计划” , 说得难听点 , 就是“找死”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更让他们放弃的是 , 第二天 , 英国皇家空军再次出动大量轰炸机 , 对法国沿岸德国的军事设施、登陆器材和驳船 , 进行更猛烈的轰炸 。德国元首不得不在这一天决定 , 入侵暂不实施 , “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 , 他要全身心地进攻苏联 。
经过这一战 , 戈林的自负和无能暴露无遗 , 不仅其他军种将领对他怨气冲天、纷纷指责 , 而且在德国元首面前失宠 。羞辱交加的戈林也对空袭伦敦不再感兴趣 , 将指挥权交给部下 , 开始收集名人字画和艺术品 , 被人们称为:“来自柏林的强盗”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

文章插图
尽管德国依然对伦敦、考文垂、南安普顿等地进行轰炸 , 但都没有达到9月15日的规模 。丘吉尔曾激动地说过:“这一天是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 。这一天 , 是英国皇家空军奠定不列颠战役胜局的日子 , 很值得纪念 。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9月18日是什么纪念日的意义】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