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 为什么人到60而知天命?

人生有规律,人生也可以规划 。这一切,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已经给写出来了 。想知道的往下看就明白了 。
4岁启蒙,12岁弱冠,17岁入宗祠,18岁入祖庙,20岁养孩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0而用,60知天命,七十行不逾矩,八十耄耋颐养天年 。
原则上讲,这是指当时贵族阶层的,一种人生历程 。
当时的人群是同血缘和可通婚者,共同居住在一块,构成一个定居的人群群体 。
人群当中,管理日常事务的人群,就属于贵族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事公务活动的人 。
秦始皇用商鞅变法以后,人群单位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了 。最多就是五世同堂,六世同堂,是纯血缘关系的人为一个人群单位了 。
所以再用上面那句律言,就由贵族的专用,改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了 。
但是这里面有个差距 。
这就是贵族使用的时候,贵族到了某个年龄,就可以直接担任某个职位 。
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以后,必须有立言.立德.立功,才可以担任公共职务的职业 。
隋朝定立科举制以后,通过读书考试,也可以直接参加公共职务的职业了 。只不过民间更多地称为当官为仕做吏,或者是找个为公家为国家办事的差事 。
天年足,就是死亡了 。
天命,指的是一个人从事的事项,能达到多高的水准程度 。但是当时指的是当官能当多大 。包括现在理解的也是除了搞科技的人员以外,仍然是可以当多大的官儿 。
所以,人到60了,还能不能上一个台阶当更大的官,他自己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这就叫做60而知天命 。
【四十不惑五十 为什么人到60而知天命?】有人用孔子的一生解释这个律言 。
因为孔子三十岁以前,是给别人办丧事吹喇叭的,后来因为父亲的关系当了一个小官,又被免职了 。于是开始发奋读书,整理古籍 。30岁的时候召集学生来学习讲学了 。所以号称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说的是孔子,40岁学贯古今,基本上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了 。
五十而用,就是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讨官要官去了,想把自己满腹的所学使用出来 。但是到了各国,被别人追打的惶惶如丧家之犬 。
因此孔子60岁返回自己的家乡,安心的教学去了 。因为讨官没讨成,知天命,当不了官了 。
现在可以用于,企业家或者是科技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和能力范围内,能达到怎样的程度高度水准,为60而知天命了 。
因为如果还能上一个台阶的话,60岁就不退休 。上不了一个台阶的话,60岁就退休了 。
在世界范围内有的教授是终身职业,不死永远是从业者 。有的就是学术院士和科学院院士,也是终身职业不死,永远是从业者 。
君主国家的皇帝或者是帝王也是终身职业者,不死永远是皇帝 。
在美国有4个大法官,也是终身职业者,不死永远是大法官,并且不能有新的大法官产生 。只有死一个大法官,才能有一个新的大法官从事他的职位 。
这样就可以知道了,自己跟大法官的年龄差不多,自己的天命就是永远当不了大法官了 。如果跟大法官差个10岁20岁,那么自己的天命就有上升空间,等到大法官死了,没准自己可以顶上去 。
现在被用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的 。
所以现在的人应用的时候是30岁以后,就要把玩儿的心收回来,不能整天贪图玩儿了 。而要做点事自己养活自己 。用于等到自己40岁的时候上养老下养小了 。
30岁不能贪玩儿了,要做点事自己养活自己,就叫三十而立 。
40岁要上养老下养小,不能再惹事生非,不工作耽误工作,挣钱少家里人就要受苦了 。
因此40岁左右的人,考虑问题就是考虑,自己家里人怎么办,不论做什么事都以这个为依据进行考虑的 。所以不论是什么事他不迷糊,家里人过得不好的事儿,他是不会做的 。这个原则是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打动不了他的 。所以叫做40而不惑 。
人到50岁的时候,谁的水平怎样就已经严格的区分开了,可以这样讲,几乎固定不变的 。因此谁是老一谁是老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像50岁以前稍不留意就被别人追上了甚至超过了 。
因为50岁以后眼睛开始花了 。腿脚不灵了 。身体越来越衰弱了 。有人的身体可能会颤抖了,拿捏问题和事情不准确了 。因此在技术层面一年不如一年走下坡路了 。因此是第1名的就是第1名,是第2名的就是第2名,不会变了 。
但是有人掌握的技术细腻全面周详,可以把诀窍上升成理论,带领很多很多的人去干这项事情 。这就是进入了管理层 。仍然属于当官 。
这就是50而用 。
60岁的时候,能不能管理更多的人,在上一个台阶?或者是当一个更大的官儿,通常情况下他自己也明白 。因此叫做六十而知天命 。
人群社会结构当中,20岁以前的人,是玩的时间以及年龄 。因此人们容忍20岁以前的人玩,什么也不敢 。
但是超过20岁以后,再玩就被人家蔑视了,看不起了 。所以20岁以后,总要找点事干,自己养活自己 。
因此,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是社会的主力 。也就是不论是什么事都,由他们干 。
而30岁到40岁之间的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也就是把已有的技术自己掌握了,用的老练了,达到可以传给20岁到30岁的人了 。这种承上启下的效应就是中坚力量 。
而40岁到50岁之间就是危机时期 。
只不过这个危机时期是两向,一个是被淘汰,一个是被提升 。淘汰就是渐渐的失去了原工作,提升就是渐渐的进入了管理层 。
如果进入管理层的人员,到了50岁和60岁的时候,就成了单位的元勋 。如果60岁能继续提升,那么在单位就能成为元老 。元老级的人,就是想骂谁,就骂谁的人,没人敢惹他的 。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
天是上方的主宰我们的大能量,包括天地自然,国家社会,甚至还有父母家庭 。
命是人的一生中那些固定的难以改变的运行规迹和可以量化的成就,就是说我们能吃几碗干饭 。
天命就是在这天地之间,在这社会区域和历史阶段中,自己的一生中能干的该干的上天分派给我们又不干不行的活计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孔子总结自己一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和事业的定位 。孔子是圣人,是很多人特别是大家心目中有出息的文人们效法的对象,很多人都这样在以圣人的标准在督促和要求自己 。所以才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 。
其实我们很多人或者说大部分人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圣人的脚步哪那么好撵的?我们很多人到老甚至到死也不知其天命的有的是,连不惑都达不到也会有很多,甚至一辈子都没能立起的也不是没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