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职业,而是当作事业,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报酬、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了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生产出一流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这种宝贵的职业精神需要职业学校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操作中得以强化训练,同时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 。
【如何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 。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持,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名牌辈出 。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 。企业长寿的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着宝贵的“工匠精神”,大多“术有专攻”,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
3
在我国,企业“短命”现象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具有“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态度 。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在所难免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势必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国际名牌,并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担教育人的重任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形成了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学生糊口营生的办学理念,重“传技”,轻“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绑架”技能大赛,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因此,职业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修正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开花、结果,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
4
培育“工匠精神”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尊重职业、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在制度层面上让工匠们受人敬重、体面工作,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保证工匠们不为基本生计所困,潜心无忧钻研,成为具有高度定力和魅力的“大国匠人”,此乃民族的希望所在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本人是个木匠,俗话说:木匠木匠,摸摸像样 。这就是说首先你的干,你的做,不干活不做事,你啥也不是 。我自称工匠忠哥,我只是在做,自夸自大称工匠,但我会努力地朝工匠靠拢,力争不愧为工匠称号 。我认为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关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把产品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 。
推荐阅读
- 如何鉴别K金戒指
- 如何在服务器上运行网页
- 白露吃什么传统食物:“白露”之后如何保暖?
- 腌肉腌制时需要密封吗:如何腌制酸菜?
- 大白菜和黄瓜如何做凉菜
- 抖音直播如何不让人进 抖音直播不让人进的方法
- 杜鹃花如何养殖
- 怎样删除qq联系人 qq如何删除联系人?
- 文件夹重名替换后如何撤销
- 如何用手机上网 使用手机上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