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是什么意思

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

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朝露待日晞上一句是青青园中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汉乐府诗《长歌行》 。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是什么意思长(cháng) 歌(gē) 行(xíng)
【作(zuò) 者(zhě)】汉(hàn) 乐(yuè) 府(fǔ) 【朝(cháo) 代(dài)】汉(hàn)
青(qīng) 青(qīng) 园(yuán) 中(zhōng) 葵(kuí),
朝(zhāo) 露(lù) 待(dài) 日(rì) 晞(xī) 。
阳(yáng) 春(chūn) 布(bù) 德(dé) 泽(zé),
万(wàn) 物(wù) 生(shēng) 光(guāng) 辉(huī) 。
常(cháng) 恐(kǒng) 秋(qiū) 节(jié) 至(zhì),
焜(kūn) 黄(huáng) 华(huá) 叶(yè) 衰(cuī) 。
百(bǎi) 川(chuān) 东(dōng) 到(dào) 海(hǎi),
何(hé) 时(shí) 复(fù) 西(xī) 归(guī)?
少(shào) 壮(zhuàng) 不(bù) 努(nǔ) 力(lì),
老(lǎo) 大(dà) 徒(tú) 伤(shāng) 悲(bēi) 。
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这句诗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生苦短,当珍惜,要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朝露待日晞的前一句是什么长歌行》(汉乐府)古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长歌行》(汉乐府)翻译: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
长歌行,是《汉乐府》诗集中的一篇,作者不可考 。
汉武帝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 。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 。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
【朝露待日晞的上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