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不服输?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

英雄末路,怨天不与时;壮士穷途,恨无力回天;子弟皆死,愧对江东父老 。
于是,楚霸王生当人杰、死亦鬼雄,乌江自刎而不受人以怜、更不受人以辱 。
1.从不服输的项羽,只恨太不与时

刘邦为什么不服输?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

文章插图
项羽自谓:起兵八年、历战七十,未尝败绩 。
所以,困于垓下、迫于乌江,是天将亡之,而非“战之罪” 。
尽管身边仅有二十八骑,楚霸王仍然以溃围、斩将、刈旗的英雄豪迈,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句号 。
果如项羽所言吗?
以项羽为坐标中心,确实如此 。
无论是单兵格斗还是大军杀伐,楚霸王总是那个开了挂的秦末第一战神,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
不说持剑血洗会稽郡守府、也不说仗剑宋义中军大营,更不论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单说楚汉成皋之战,打了将近3年的时间,楚霸王一直是追着刘邦打,始终处于战略主动 。
潍水之战后,项羽仅是一纸停战要约,刘邦就赶紧答应平分中原天下 。
所以,项羽足可封为战神 。
以结果为坐标中心论之,也是如此,从来都是项羽胜、从来都是天下英雄败,项羽未尝败绩 。
2.未尝败绩的项羽,天亦与时
那么,换个坐标视角呢?
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
项羽一直胜,也可以说是因为项羽的运气一直好,是天亦与时 。
兵锋正盛的章邯大军,项羽没赶上,项梁替楚国集团挨了一刀,被章邯大军打得极其惨 。
刘邦为什么不服输?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

文章插图
王离的长城军团从公元前208年闰九月一直与天下精兵赵国军团鏖战至前208年12月 。
内有赵国精兵据坚城、外有诸侯大军壁上观,长城军已经被熬软了 。
此时,项羽的楚国精锐渡过黄河,才能九战九捷 。
如果没有宋义留军46日不发,项羽于前208年10月遭遇秦帝国的长城军团 。
项羽楚军5万,长城军团20万,诸侯军未尽至,再有章邯的20万秦军主力,到底谁能胜谁能败?
鹿死谁手,当真也就难于逆见了 。
彭城之战,项羽3万精锐、千里奔袭,溃破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的确是以少胜多 。
但是,站在刘邦的角度是什么形势呢?
封王就巴蜀的刘邦,好不容易打到关中,然后兵出函谷 。
当此之时,汉弱而楚强,连刘邦一直崇拜的名士张耳,都打算投项羽而弃刘邦,因为刘邦弱啊!
所以,从大势的角度来说,刘邦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抓住机会、偷袭了西楚国都彭城 。
项羽彭城之战,只是在挽回本就强势的局面而已 。
诸多之战,项羽的运气又占了多大的比例?
很多很多,项羽是开了挂的英雄,想打谁就打谁、打谁谁死,这也是老天相助了 。
3.自我中心论的项羽,经不起一次失败
【刘邦为什么不服输?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刘邦起兵以来,一直在跟失败打交道 。
沛丰刚起兵,就遭遇雍齿背叛,而且是领着刘邦的家乡丰县父老打刘邦 。
再之后,章邯入楚、项梁兵败,刘邦只能龟缩着不敢露头,此时的项羽也一样 。
这种形势之下,刘邦跟项羽捆在一起,也打不过章邯的关中秦兵 。
一路扣关向西,刘邦并不是一路坦途,他不是打过去的,而是各种捭阖耍诈才折腾到关中 。
刘邦着实不容易 。
刘邦为什么不服输?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

文章插图
原因就是刘邦起兵的底子太差,基本上就是沛丰地区的一群农民,比陈胜吴广还差 。
更主要的是:卖草鞋的刘备还能打着大汉皇叔的头衔,而刘邦有啥?
所谓宽大长者,说白了就是在一众起义豪杰中,刘邦岁数最大,一个中年油腻大叔、花白着头发混在一众年轻造反小将中间 。
之后,刘邦一直奉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作战风格,扛到了最后 。
比之刘邦,项羽起兵当真是太顺了 。
其自言率江东八千子弟过江,再加上楚地作战,再加上名将之后,再加上其叔父项梁的各种庇护,项羽这个贵族二代成就了足以彪炳史册武功 。
这不是运气、这不是天命吗?
但是,项羽错吧这种运气、这种天命当成理所当然的 。
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之事啊?
总会遭遇失败,人生太顺、做事太顺,往往经不起一次失败,也关注不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更无法探求人心的复杂 。
所以,垓下之战的形势就是天下已叛楚,项羽已是穷途末路、无力回天 。
项羽的心性扛不住失败的挫折,形势之激烈也不会给楚霸王最后的机会 。
所以,乌江自刎或是项羽最好的选择 。
项羽被公认为战神,不仅仅是因为他破釜沉舟,带领楚军打败秦国,还在于他赶往乌江前面对敌军时的三次冲锋 。
但是,这三次冲锋,却只是项羽穷途末路的挣扎而已 。
一生征战四方,未曾失败过的霸王,四面楚歌时,项羽可能第一次认识到大势已去 。
当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留下了著名的《垓下歌》后,看到倒在血泊中的虞姬时,他又一次意识到自己在被天意玩弄 。
告别虞姬的尸体,霸王带领麾下壮士,破围而去,被灌婴集结五千骑兵追赶的项羽,好容易带领着一百多名骑兵渡过淮河,行到阴陵的时候却迷了路了 。
在某位史书上无记载的庄稼汉地错误指引下,项羽带着部队陷入了大泽中 。然后,汉兵就这么追了上来 。这可能是项羽第三次认识到造化弄人 。
项羽带领部下逃至东城时,只剩下二十八骑跟随,而追赶他的汉军骑兵,有数千人 。
被围受困,项羽依然展露着霸王气概 。他对二十八骑骑兵说:我要以三场胜利告诉世人,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
于是,项羽说先取一将首级,果然带着士兵于万军丛中杀了汉军一将 。
退回时,更以嗔目而叱,吓死了汉军骑将赤泉侯 。
之后项羽分为三处,待汉军也分军为三时,驰行出击,复斩汉军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
项羽这二十八员骑兵再聚集起时,也就亡了两骑而已 。
项羽得意地吹嘘:“何如?”众骑夸赞:“如大王言!”
本可以东渡乌江的项羽,放弃了逃跑,带着部下弃马而战 。
项羽弃了马,丢了长兵刃,持着短兵器便与汉军骑兵交上了手 。
结果是: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 。
以步战马,且斩杀数百的战绩,在古代历史上也只有项羽能做到 。
正是项羽这最后一战,才让后者认识到,霸王就是霸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