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原理最初是1922年德国专家赫尔曼发现并申请专利,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 。美国,德国,日本等相继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 。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其间取得一些进展,于2015年在长沙试行成功 。2019年5月23日,中国首列时速高达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在青岛下线 。到2020年,我国还将成功运行时速高达10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 。中国的磁悬浮技术采用高温超导磁体,不同于德日美技术,属于自成一派,所需能量更低,成本也更低,并且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极少,牵引力更大 。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在磁悬浮这一领域所掌控的技术已日浙成熟和完善,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完全超越了日本、德国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相信,未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对日渐发展壮大的中国,只有仰天长叹,扼腕叹息的份儿 。
我国的磁悬浮列车,自己研发在先,并且试车成功,其间,逐步体验了磁悬浮的运用,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相关人才,为以后的研发准备了人才条件 。
后来引进德国技术,在上海建成一条短距离的运行线,长期的UI体会,领悟,一则是技术问题,二则是我国当时的科研,工业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只能一步步追赶,只能与国家发展同步 。三则磁悬浮成本较高,和高速火车比较没有成本的优势,难以被当时的国家所接受,使得高铁获得一个迅猛发展的天赐良机,终于成了气候 。
高铁的发展,反而使得磁悬浮研发没有了压力,从容不迫的按照自有规律发展 。
【2020年我国首条磁悬浮列车下线测试,时速1000Kmh、技术自成一体,这说明了什么】任何降下成本,超导体的运行温度是关键 。磁悬浮虽然大大减小了摩擦,但是设置低温环境,以供磁悬浮运用,低温与常温的巨大差距,就是能量的巨大差距,已经把摩擦小的优势完全淹没了 。这条路肯定走不通,发达国家可以有财力,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即提高超导体运行的温度 。路线虽然明确,技术的进步却不可能飞跃,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来 。所以,自从引进,自从被高铁抢了风头,磁悬浮厚积薄发,终于大有进步,中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现在,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是时候该亮相了,是该拉出来溜溜了!向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致敬!
推荐阅读
-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网贷中介合法吗
- 水印是啥意思
- 千牛如何关闭淘宝店铺
- 四不像的意思,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
- 请问医用口罩能防雾霾吗
- 2020年的世界地球日,较往年有哪些不同
- 2020年会计中级报名时间
- 湖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分专业录取情况一览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 在我国什么是劳动合同开除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