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注音版原文及翻译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解释

青青园中葵 , 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 , 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 , 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 ,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 。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 , 想到青少年 , 鼓励大家都应当珍惜时间 。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固然不错 , 然而仅仅如此 , 我们好像还未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教益 。这里不揣冒昧 , 想谈谈拙见 ,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
先解释诗中不太好懂的几个词语: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2.葵:冬葵 , 我国古代蔬菜之一 , 可入药 。3.晞:天亮 , 这里指阳光照耀 。4.阳春:温暖的春天 。5.布:给予 。6.焜 (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7.华:同“花” 。8.徒:只 , 也有人解释为“白白的” 。
下面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绿色园圃中的冬葵啊 , 
叶片上滚动着颗颗露珠 , 
它们在等待着朝阳的洗礼 。
看 , 那温暖的春天 , 
给人间施恩布德 , 
它为万物带来了光辉 。
但那冬葵却担心秋季的到来 , 
那时它的花叶会很快衰败 。
唉 , 百川都流入东方的大海 , 
什么时候才能西归?
我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 , 
年老后就只能伤悲!
【长歌行注音版原文及翻译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解释】 最后 , 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
首先 , 用形象而浅显的比喻 , 比喻人生的短暂 。有人说 ,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 。而它是用怎样的手法来咏叹人生呢?我们认为 , 此诗从头到尾是以美景不常在与百川不倒流这些人所共知的现象 , 来比喻人生也只能由小到老而决不会再由老到小的;其初衷是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 努力奋斗 , 有所作为 。
1.前6句共有两个比喻:“园中葵”绿色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 , 期待朝阳的照耀 , 结果它终于等来了春阳的光辉;这分明在告诉读者 , 人生也一样 , 我们都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哺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这是第一个比喻 。但“园中葵”是不会永远艳丽的 , 秋天一来 , 它就花落叶衰 , 失去昔日的光彩;这分明又告诉读者 , 我们每一个人也像“园中葵”那样 , 都会被无情的时间折磨到由盛而衰 , 由小到老的 。这是第二个比喻 。
从七八两句开始 , 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 , 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 , 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 。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 , 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 。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 , 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 , 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
这样一来 , 前8句就全成了喻体:“园中葵”是由盛到衰的 , 百川是只能东流不能西归的 。而后两句就成了本体:人年老后就再不能回到年轻时了 , 所以 , 只有珍惜时光 , 趁年轻时努力奋斗 , 才能有所作为 。
2.用鲜明的对比 , 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 。
前4句写的是阳春美景:你看 , 春天的早晨 , “园中葵”的绿叶上滚动着圆圆的露珠 , 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多像生机勃勃帅男靓女呀!可是 , 凄凉的秋季一来 , “园中葵”的绿叶迅速枯黄凋零 , 失去了昔日的绚丽光彩 。这里作者运用的正是强烈对比的手法 。
接着的两句“百川东到海 , 何时复西归” , 同样是以浩浩荡荡东流的欢快与难以西归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最后“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这两句 , 更是运用对比手法的点睛之笔 , 写出了蕴藏在作者胸中很久的那种不吐不快的声音 。
3.留有余地 , 发人深思 。
应该说 , 这首诗的作者是精通哲理的 。他高瞻远瞩 , 简直是站在宇宙的最高峰来俯瞰人生的 。你看 , 整个自然界是这样的:时空不停地变换 , 四季是春夏秋冬 , 万物是生老病死 。但是 , 有人读了这首诗会问:作者用“园中葵”由盛到衰与“百川”只能东流不能西归来比喻人生 , 认为人生也是如此;可是 , “园中葵”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 , “百川”虽然不能西归 , 却也可以在东海中照样滚滚流淌 , 可人则逝去后不会复生 。这样的比喻是否有点牵强附会?
我要说 , 这正说明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是无限广阔的 。
读者可以这样想:“园中葵”虽然在秋季到来时枯黄萎缩了 , 但它曾经有过青春的艳丽与辉煌;“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 , 但它也曾有过浩浩荡荡流向东方的气势和声响 。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 , 在少壮之时不曾努力过 , 因而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 , 那么 , 这样的人生除了“伤悲” , 还会有什么意义吗?那么 , 怎样才能使人生不伤悲呢?英国著名的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如果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飞来飞去 , 在百花园中采蜜 , 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如“园中葵”与“百川”一样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也许有的读者会悲观的想:“园中葵”虽然枯黄萎缩甚至死去了 , 但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 , “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 , 但它还会在东海中流淌;而人呢?再努力也不会死而复生呀!所以 , 不努力诚然是“伤悲”的 , 但努力的结果 , 还不同样是“伤悲”吗?可是 , 聪明的读者会使他们很快醒悟:“园中葵”虽然第二年又生长出来了 , 可它已不是去年那株“园中葵”了;“百川”虽然还在流淌 , 可它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那么 ,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们由于生前的努力而滋生的后代、创造的物质与精神 , 难道不是也如同“园中葵”与“百川”一样 , 又获得了新生吗?
当然 , 以上只是我的井蛙之见 , 相信众多读者自会有更深广的思考与遐想 。
总之 , 我觉得《长歌行》这首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艺术上看 , 都使人受益匪浅 , 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研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