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哪些好处,读书主要有哪些好处

读书可以升职加薪,甚至成功转行 。
一个月前,朋友小A邀我一起吃饭 。席间,她告诉我,她换了新工作,进入了上次面试失败的公司 。这家公司是新零售行业的翘楚,公司规模和待遇相当的不错,恰好是小A一直想转行进入的新行业 。
我觉得很好奇,短短一个月时间怎么峰回路转的呢?因为上次面试失败的原因是小A没有新零售的工作经验,她从事的是广告策划相关的工作 。
我将疑惑告知了她,她拿出手机,点开她的朋友圈给我看 。
我发现她一直在研读新零售的书籍,并时常将这行业的信息摘抄及有关想法发表在朋友圈 。当时面试时,加了微信的HR经常看到小A发表的新动态,觉得她是个可塑之才,一个月后公司有了空职位,立马打电话邀请小A来说上班 。至此,小A实现了转行并且薪资翻了一倍 。
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通过“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最直接的变现吗,是真正将书中的信息运用到生活中,塑造自我的最好表现形式 。
读书笔记法能够改变一个人,不仅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还能助力升职加薪,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
那么应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呢?我推崇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它指导我们通过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作者奥野宣之,在日本号称“笔记本作家”,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积销量超过50万册 。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建议将读书过程结构化,分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个步骤,并通过“信息一元化”的方法将步骤中的读书信息都记录在笔记本上,让原书精髓和自身思维产生火花和碰撞,最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
一、选书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走进书店,书架上眼花缭乱的书籍,让你无从下手,挑挑这本,看看那本,这也不错,那也不错,冲动下都买了,回家翻看的时候内心有一万个咆哮:“这都是些什么鬼书?我怎么脑残买了这样的书?”
刚好这本书讲述了如何选好书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收集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能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命中率 。
比如我从事广告相关工作,为了积累行业知识,我会经常关注一些广告大咖的微信动态,如小马宋、杨不坏等,将他们公众号推荐的书籍制成购书清单,下次购书时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了,避免了采坑和浪费金钱 。
二、购书
现在购书越来越方便,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网上下单,但这种购书方式只适合购买内容已知的书 。比如艾.里斯的《定位》,是有关品牌定位的经典丛书,我在网上毫不犹豫下单购买了 。
而对于不了解的作者出版的书,或者是第一眼看上去无法理解作者身份或主张的书,以及看过内容简介和目录后依然无法理解内容的书,作者推荐在实体书店购买,这样还能加深对书的印象 。
三、读书
作者建议我们要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让人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这样不仅不会造成疲劳,还能有效缩短读书时间 。
读书时,要在书上做一些记号,为读书笔记做准备,主要方法是:
一、做记号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读一遍折起的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扔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记在上边做记号 。
二、放书签 (1)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2)在通读一步中断时,加好通读书签; (3)通读到某一部分时,开始重读程序,记得在中断时夹好“重读书签”; (4)中断重读程序后,开始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5)三枚书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准备些读书笔记了 。
三、划标记 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 (1)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2)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3)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以上三种阅读方式,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变更 。
四、记录
做好标记后,为了加深对书的记忆,我们需要写读书笔记,奥野宣之推荐了非常实用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即摘抄+评论 。
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
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
用“O”来表示摘抄,“☆”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补充说明,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 。
为方便日后添加内容,在笔记开头最好记下时间、书名和作者 。
举例如下:
(080715)《觉得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O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 。(P180)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多 。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不容易 。
初期,如果觉得困难的话,可以只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哪怕是一句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评论一句“好棒!”都可以 。
如果实在不想写,我们也可以运用奥野宣之推荐的第二个读书笔记法——剪报式读书笔记法 。
这种读书笔记法就是将“与书有关的东西”收集起来,可以是书腰、书签、信息卡片,也可以是看到的大咖推荐理由等等 。
五、活用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反复的翻看读书笔记,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做法是将读过的书籍内容教授给他人,或者与他人讨论,工作中加以实践,这样可以加深书本印象,脑海中自动梳理内容,这些对于职场升迁和人生弯道超车大有帮助 。
人到中年,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没有上升空间或转行难之又难,很容易被焦虑裹挟 。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多读书、会读书、勤读书 。看过再多书籍,合上书本就忘记,学习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工作中,这只有一个原因:你不会读书 。赶快看看《有效阅读这本书》吧,书中的阅读方法能够给你答案,你离升职加薪就一步之遥 。
大概是“表达自己” 。
对,是表达自己,不是找寻自己 。
牟宗三举过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有人问耶稣,你天天讲天上的父,这父到底是啥样的?耶稣就说你和我在一起难道没发现吗?
这个栗子非常好,因为根据亚里士多德到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传统,上帝在哲学上的意义是无限本身 。人类是有限的,认识不了上帝,那就只能用耶稣这个通孔来认识上帝 。
不然上帝就是数学上的“概念的空集”,那就是克苏鲁神话了,无可名状,不可理解 。
但反过来说,耶稣又何尝不是用上帝来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呢?
没有上帝,他说不明白这个事儿,但不是上帝让他懂的爱的,而是因为上帝和他是一体的 。
再进一步的说,每个人的上帝都不一样,读书这种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事情反而从整全的,大写的知识里提取出了素材,如果每个人都获得整全的知识,那每个人都不会说话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倾向和你的知识必定冲突,学来对你个人无用,反而整全的知识避免你到更高的境界了 。
人类是有限的,有限本身就和整全抵触,所以人类的发展必定也不是全知的发展,全知是由人类整体或者整个宇宙的信息组成的,就是佛家说的“业” 。
所以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柏拉图理念论里有个“回忆说”,就是说你的知识是回忆起来的,你本来就知道它 。从本意上理解是可以理解为理念论的佐证,但是换个角度理解,可以说你的人格决定了你会发现和接受哪些知识,最终推动你自己的成长,这是有限之人的最高境界,从整全里得到成长,那就是神了 。
前段时间美国神经科学家测试左右派大脑结构都有差异,也算一个侧面的例证 。
但与其说这是人类的遗憾,不如说这就是人类的魅力,多元的世界让你喜怒哀乐,惊喜和失望并存,你可以一直发掘下去 。
【读书有哪些好处,读书主要有哪些好处】如果是蜜蜂蚂蚁那样的“真社会性动物”,唯一的信息就是蜂后的信息素,那就是蜜蜂蚂蚁的整全性知识,蜜蜂蚂蚁的地上神国,想想,也挺可怕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