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我国的人民公社时期是始于1958年,瓦解是1984年 。除了瓦解时的情况没经历,人民公社的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亲身经历者 。本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现在很多人有意扭曲这段历史,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这段历史 。这样对年轻的一代自然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解 。因此,笔者以亲身经历实事求是地说说这段历史 。当然,各地情况有差异,笔者只就自己所在农村人民公社的耳闻目睹,做个简单回顾 。
实事求是地说,10岁以前,没有多少印象 。比如人民公社初期的吃食堂饭那段日子没太多的印象 。那个时候只记得母亲每天到吃饭时间就用一个木盆子到食堂打饭回来吃 。其余没什么记忆 。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有记忆的时候是1964年以后,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候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叫“四清运动”,农村四清运动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经济上四个方面的大清查 。这个我是记忆非常深刻的 。四清运动主要是对干部的清查 。那个清查的目的是为了纯洁干部队伍 。四清运动由各地抽调工作组入驻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 。对犯有经济问题的干部要进行教育,运动的步骤分三步,第一步是自查,第二步是群众检举,第三步是整改 。一般干部没有什么问题的,通过第一步就“解放”出来了 。只有个别有问题的干部要通过群众检举帮助,最后通过自我反省,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 。最后在驻队干部的领导下,让大家统一思想认识 。笔者的记忆里,四清运动以后,那些干部好像都变得很积极了 。四清运动历时共一年 。社教运动时我们小孩子被组成儿童团,早上、下午要给生产队捡野粪 。还有每年要组织一两次义务为军烈属砍柴的活动,这是儿时的记忆 。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笔者所在的生产大队,四清运动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修建了一个小型水电站 。全大队开始用上了电,并用上了水力打米机 。在这以前是点煤油灯,以前碾米是水槽碾米,有时候碾一担谷子早上送去,要下午或晚上才能碾出来 。这是四清运动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变化 。另外,水稻开始推广矮秆品种,原来的水稻都是高杆品种,易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差,亩产低,所以,那个时候的社教工作队就为我们引来新的水稻品种,并强调合理密植的问题 。这也是我记忆很深的 。社教运动还有一个新事物就是全公社都安装上了广播,这是咱们农村的新鲜事儿 。但那个时候的电杆没有水泥电杆,全是木材,由生产队上山砍树作为电线杆 。我们公社的电站是成立人民公社时(1959年)开始修建的 。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县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大型建设,比如水利、电力等,那时好多都以当时的运动命名,如社教坝、四清坝等 。
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农村生产队来说,记忆中没多大影响,因为农民天天种地,也没看到有什么活动 。但在公社机关和公社的一些企业有一定的互斗现象 。比如,当年我们那里的公社电站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什么组织的头头,后来据说从电站开除出来了 。
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经历的事情很多,比如怎样评定工分,怎么选举生产队干部,怎样组织安排生产,怎么进行收益分配,还有怎样抓经济收入等等,要说的东西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这里着重说说记忆深刻的一些事情,比如人民公社时期的民兵组织 。人民公社时期,一般的青壮年都被编入民兵组织(18岁—45岁),年轻的被编入基干民兵,年龄大点的编入普通民兵 。那个时候一个大队为一个民兵营,公社叫武装部,各大队的民兵都在公社武装部的组织下进行民兵训练 。笔者印象很深刻的是那时民兵训练经常深更半夜集合活动 。缺席是要受到严肃批评的,那可是政治问题,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到了70年代初,开始有了化肥,知道了什么叫碳酸氢氨(又叫氨水),后来又有氮肥,还有钾肥、磷肥 。这些肥料由公社统一分指标,也不是有人说的都是票证 。直接到公社的生资门市部去购买,那里有各大队各生产队的分配数据 。这个时候也开始有了农药,我记得曾经好几次在喷农药杀病虫害时,不会防护造成农药中毒,导致头晕呕吐 。
最有趣的记忆就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个时候不知怎的麻雀忒多 。每到稻子快成熟的时候,成群结队的麻雀就到稻田来吃谷子,那个时候因为我们还不是主要劳动力,所以生产队长就安排我们赶麻雀,生产队买来爆竹?,麻雀一来就放爆竹,爆竹一响把麻雀都吓跑了 。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蒸汽育秧,这对现在年轻来说是没见过的,有些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 。那个时候为了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上级领导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我们山区农村不适合种双季稻,但为了多一点收成,推广种植双季稻,为了赶季节就发明了蒸汽育秧技术 。笔者亲自参与蒸汽育秧,生产队安排几个灵性一点的青年负责这个差事,白天晚上轮班守在蒸汽育秧棚里 。
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为了改变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想了不少的办法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农村种田的条件大大改善了 。所以,我们有些人总拿今天去诋毁过去是不理性的 。正是那一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 。
60—70年代的人回忆人民公社的事情

文章插图
我经历过人民公社全过程,刚成立的时候,我还小,是怎么成立的?我不记得了,只记得父亲去炼钢铁 。
我记得清楚的事情,就是搞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什么四清运动,社教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天天斗地主,开批斗会,那些年,可把地主成份的人,斗完了 。
好像是66年,运动升级了,开始搞文化大革命了,这回不单单斗地主了,成份好的人也挨斗了,斗老干部,斗老师,戴高帽子,一种用纸糊的帽子,跟现在马路上的锥桶差不多一个样子,学生不上课了,开始搞串联,工人不做工了,闹派系,农民也不种地了,搞游行,这个时期,是最热闹时期,一天到晚乱哄哄的 。
又过了一两年吧,知青开始下乡了,一些城里来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干,干活两个人不顶一个人,偷鸡摸狗的事情他们干的可熟了,这样折腾了大概十年吧?知青都回城了 。
这是我经历过的60——70年代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就在眼前 。
就说这么多,说多了也没有人看,到此为止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