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

我的中学历史课本里就有“四行仓库”——也就是说,大陆“共军”方面并没有抹杀抗战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即便是对自己下一代人的认知教育,对于国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我们也没有漏掉某些细节 。
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些文艺作品,以正面战场为题材,反映并歌颂一部分国民党军的爱国情操,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 。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电影《血战台儿庄》 。
但这种尊重和支持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们,特别是青年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这一段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所以,一切都要实事求是 。那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或者说,实事求是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标准在于思想!即:作品阐发的主题思想,不违背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违背后来历史证明的正确认知——这才是实事求是 。
如果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作品设计的情节内涵,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人民战争!违背了后来历史证明的正确认知——谁赢得了人民,谁就赢得了战争!那么,对于那些不熟习这段历史的受众而言,除了煽动起来的短暂的激情外,这类作品带给他们的,就是认知上的长久的困惑 。
比如《八佰》,如果诚如电影所表现的:国军是如此英勇善战,则正面战场何以惨败?如果说彼时,中国工业实力全面落后日本,那么,跟同时期的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相比,如何?国军400万之众,又何以短短4年的解放战争,就彻底溃败,丢了政权?
这个困惑,任凭《八佰》一类文艺作品,如何拔高国军之骁勇善战,尤其将官气质高雅,甚至文人味十足,都解释不通 。而且是越拔高、越美化,就越是解释不通!
——用战斗和牺牲,“照亮”人民觉醒的国军,怎么可能被人民唾弃,而最终惨败?!
如果为历史片找看点,那么,揆诸史实,真要比一比艰苦卓绝和残酷惨烈的程度,乃至杀敌的战果——无论是看牺牲的惨烈,还是看胜利的振奋,“八百壮士”都远远不及杨靖宇的东北抗日联军、刘老庄82烈士、甚至狼牙山五壮士、…
但是,多少年来,我们的电影院里,可曾放映过几部表现杨靖宇、刘老庄82烈士、狼牙山五壮士、长津湖、…等等,像《八佰》一样,也能把观众感动得涕泪纵横的电影作品?
归根溯源,还是立场 。否则,为何这般厚此薄彼?这好像也解释不通——
如果真是站在整个抗日战场的整体角度,再现历史,前面说了,无论是看泪点,还是看笑点,都轮不到原本就是卖惨作秀给外国人看,甚至被缴了械的“四行仓库”;而自1894年以来,中国军人第一次对日本军作战取得胜利,并有力提振全国军民士气的,是抗日战争第一个胜仗——平型关大捷!
现在看看,但凡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所谓“神剧”的主角,基本都是敌后的游击队、游击队后面的八路军,观众看了一乐;而所谓“正剧”的主角,几乎都是前线的国军,观众看了涕泪交加 。这些涕泪交加的“正剧”,除了《八佰》,还有《七七事变》、《铁血昆仑关》、《捍卫者》、《大轰炸》、《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咆哮无声》、《喋血孤城》、《中国远征军》……,可以说,每一部都制作精良,卖好叫座!
在今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影视工作者们,放着真正提振民族自信心的平型关、上甘岭等等不拍,却耗费巨资,为曾经位尊“正统”,但奈何德薄,丧失民心,早已被历史淘汰的国军,拍摄了这一系列制作精良、阵容强大的“悲情”戏 。他们想表达什么呢?
我们要的是失败的悲情?还是要胜利的自信?
自1840年至1949年的百年历史,对中国而言,就是屈辱史 。“勿忘国耻”——仅仅挂在嘴上,不去奋斗,就是把“国耻”两个字,焊在脑门子上又有什么用?而那些专以“悲情”的噱头乞怜,希图博取善良人的同情来捧场的,可能在思想上永远都是弱者 。
哪位先人愿意自己的后人忍辱偷生?所以,只有发奋图强,敢于拼搏,用平型关、上甘岭——战胜强敌,一雪前耻——真正地在强者面前站立起来!才能让后人挺直腰杆,昂首阔步!那么,先烈的血才不至白流 。
有文章说,近些年的国产战争片叙事“拧巴” 。本来,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无可争议的正义性 。但我们有些编导,要赶一趟欧、美反思一战、二战、越战,这类所谓“反思——人性电影”的时尚 。那么,以中国军人为主角的国产战争片,要我们广大观众“反思”什么呢?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让我们去质疑反抗侵略,翻身解放,保家卫国的正确性吗?那肯定不行 。所以,只能在个体叙事的微观角度,借“历史”之名,来做文章,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了 。
比如《八佰》的结尾:从四行仓库遗址,逐渐变成了今天高楼林立、仪态万方的大上海——仿佛从“八百壮士”抗击日寇之后,就天下太平了,就直接跨越到了今天的5G时代!就像波兰电影《浴血华沙》的结尾一样 。
甚至于,如《集结号》——近几年国产大片中,少得可怜的以人民解放军为主角的战争片,为了“反思”而“反思”,竟不惜杜撰一个“上级欺骗下级”的惊天骗局!
这些在剧情和史实之间,在历史证明的正确价值观和娱乐噱头的现实利益链之间,南辕北辙的电影,看起来,怎么能不拧巴呢?
我们讲述历史,可以是个人的角度 。但站着的立场,应该是整体的立场,而不是个体的立场 。这应该是我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恐怕也是人们对于某些问题产生分歧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在现今中、美之间,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 。
目前,华谊兄弟电影计划中最为倚重、宣传声音也最大的电影就是管虎执导的战争大片《八佰》,该片已经定档7月5日 。
毫不夸张的说,《八佰》的票房成败,将直接决定2019年华谊兄弟的业绩甚至公司士气 。这是一部各方面硬件条件接近完美的电影,有实力派导演管虎;有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张宥浩、魏晨、李晨、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一大批兼具话题和实力的演员;有亚洲首部全程数码IMAX电影的制作话题加持;有抗日战争中的悲壮一幕历史作为剧情骨干和主旋律支撑 。

电影《八佰》观后感

文章插图
根据目前定档情况,《八佰》档期内的主要对手将是港片《扫毒2:天地对决》和《素人特工》
电影《八佰》观后感

文章插图
《素人特工》由王大陆、张榕容主演,《生化危机》系列的主角米拉·乔沃维奇参演,但并没有从剧情中看出太多亮点,与同期的《八佰》相比没有太多竞争力 。
2013的陈木胜执导的《扫毒》取得2.37亿元票房成绩 。《扫毒2:天地对决》仍是标准的港影班底:邱礼涛导演,刘德华、古天乐两大影帝压阵,加上苗侨伟、郑则仕、应采儿等配角阵容确实有看点 。
电影《八佰》观后感

文章插图
但问题是刘青云和张家辉的缺席,这两位在《扫毒》中贡献了极佳演技 。有影帝出演的港片具备票房基本盘,但很难有突破——此前的《无双》除了自身质量突出外,也有档期优势 。面对《八佰》,《扫毒2:天地对决》从演员阵容到导演都看不出有优势 。
【电影《八佰》观后感】可见,《八佰》在同档期电影里是最受瞩目的,制作阵容最强,基本可以确定将在上映首日获取最大份额的排片量 。只要电影内容不偏离大众喜好太多,票房成绩可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