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直播各种礼物收益比例 b站直播礼物收入分成?

视频激励政策调整 , 不少UP主视频收入下降 , 同时 , 在B站接广告也变难了

B站直播各种礼物收益比例 b站直播礼物收入分成?

文章插图
近日 , 三位百万粉丝级的B站UP主(即视频创作者)宣布停更 , 原因包括公司运营问题、做视频入不敷出、个人休假暂时停更等等 。此外 , 也有一些数千粉丝量的UP主宣布停更 。
4月2日 , “B站UP主发起停更潮”冲上热搜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 , “停更潮”的说法并不准确 , 言过其实 。一位百万粉丝级UP主告诉《财经》 , 近期宣布停更的UP主不多 , “是很正常的更迭现象” 。
财报显示 , 2022年 , B站月均活跃UP主370万名 , 同比增长45.2% 。但2022年一季度 , B站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到过380万 , 2022年二季度曾出现环比下降 。
热搜引发“B站UP主变现难”的讨论 。UP主的变现方式主要有四种:创作激励计划(B站官方对自制视频进行综合评估 , 提供相应现金奖励)、充电计划(粉丝在线打赏 , UP主和B站分成比例为7:3)、广告、直播(粉丝送礼物 , UP主和B站分成比例为5:5) 。
其中 , 激励计划和广告是很多UP主的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 , 近年来 , B站现金激励力度下调;创作者对内容要求高 , 用户年龄偏小 , 消费能力有限 , 且排斥广告 , 也影响到品牌的投放意愿 。双重因素作用之下 , 部分UP主变现困难 。关于激励下调的具体情况 , B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无回应 。
去年6月 , 在B站十三周年主题演讲上 , 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称 , “能够不断地产生宝藏UP主 , 既是B站的活力所在 , 也是B站的价值所在 。”商业化是B站近几年面临的主要难题 , 如今 , 这个难题也传导到B站的“价值”——创作者身上 。
激励下调
B站激励计划自2018年初开始实行 , 奖励为每千次播放量3元左右 。杜波(化名)是一位拥有几十万粉丝的UP主 , 2016年起就在B站投稿 。他形容激励计划初期是“躺着都能赚钱”——B站内容相对少 , 竞争不算激烈 , 他所在的赛道又偏小众 , 投稿视频能轻易获得几万播放量 。
多位UP主称 , B站的激励计划分别于去年、今年作了两次调整 , 调整方式没有公开 , UP主发现钱变少了 , 才知道政策变了 , 但他们都不知道最新的激励算法具体是什么 。
一位5000余粉丝的UP主 , 在同一分区投稿视频的激励收入 , 2021年9月是千次播放量4.03元 , 2022年6月是1.39元;另一位数万粉丝量级的UP主说 , 今年 , 数据表现相似的视频 , 激励收入只有原来的30% 。
有观点认为 , 本次引发关注的停更现象 , 是激励计划调整、UP主入不敷出导致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根据UP主的类型 , 激励、充电、广告、直播四类赚钱方式的比重也不相同 。对于粉丝体量小、数据表现不足以支撑商单的UP主而言 , 激励计划是主要收入来源;粉丝体量大的UP主则以广告或直播收入为主 , 激励收入只是补充 。
比如 , 杜波的年收入在15万元上下 , 广告占大头 , 其次是直播与激励计划 , 充电基本可以无视 。因此 , 在杜波看来 , 会因为激励计划调整而入不敷出 , 以至于停更的UP主 , 大概率是体量较小的那些 , 包括量产、搬运低质量视频来“薅羊毛”的“标题党”创作者 。从这个角度看 , 他认为分成调整也有好处 。
这或许是提出2024年盈亏平衡目标的B站必然要走的路 。过去几年 , B站的收入分成在总营业成本中的占比 , 均在50%左右 。2022年 , B站亏损75亿元 , 收入分成成本91亿元;2021年 , B站亏损68亿元 , 收入分成成本77亿元 。“
创作激励根本就不是现在这个存量时代应该做的事 。”一位接近B站的人士评价 , “以前抖音、快手也发钱 , 但那是抢市场阶段 。后期(不再发钱 , 改成)发流量 , 或者建立商业化能力 , 让创作者能够赚钱就行 。”
今年1月 , B站曾组织问卷调查 , 其中一个问题是 , “如果在激励计划中用流量券代替现金激励 , 请问您的接受程度是?”B站并未回应《财经》调查问卷的具体结果 。
广告收入增长趋缓
问题在于 , 作为UP主的主要变现方式 , B站的广告业务也面临考验 。2022年 , B站广告收入51亿元 , 同比增长12% 。与此同时 , 月均活跃内容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45.2% , 月均内容投稿视频量同比增长58.8% 。而2021年 , B站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率是145% 。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以及小红书等图文平台的发展 , 侵占B站的广告份额 。受经济不确定性高的大环境影响 , 品牌无暇顾及“长期主义” , 转而偏好ROI(投资回报率)明确、短期内转化成交效率高的“带货类”平台 。B站这类适合建立品牌形象、在更长的周期中获得回报的平台不再是最优选 。
长视频制作门槛高 , UP主数量少 , 难以满足广告主大量投放的需求 。去年 , B站月均活跃内容创作者370万名;而小红书今年2月已拥有月活创作者2000余万名 , 抖音去年6月拥有万粉以上创作者320万名 。
短视频与图文的转化效率 , 也比长视频高得多 , 几十秒时间就能塞一个广告 。去年 , B站推出短视频形式Story Mode 。浙商证券报告中提到 , 2024年 , Story Mode将为B站带来20亿元广告收入 , 能推动B站实现盈亏平衡 。
但在一位MCN(网红经纪公司)人士看来 , 产品形态并非品牌方不愿投B站的主要原因 , 创作者生态与用户偏好才是 。他所在的机构曾尝试过做B站 , 一年后便彻底放弃——B站UP主相对强势 , 对内容要求高 , 不愿意配合品牌方的要求;B站用户则对品牌、资本有抵触心理 。
一位粉丝数超过300万的UP主 , 因广告主要求 , 在B站发布了几条竖屏短视频 , 视频的弹幕和评论不少是在骂她“不要把抖音的视频搬过来 。”尝试几次后 , 她决定把重心转向其他平台 。
UP主梁露(化名)回忆 , 2020年中 , B站“破圈” , 在自媒体从业者中掀起“淘金热” , 中长视频、Z世代被认为是未来的方向 。2021年 , 她与B站进入“蜜月期” , 接广告很顺利;到了2022年 , 她好几个月才能接到一条广告 , 单条收益5万元左右 。
长视频制作成本高昂 , 一个人忙不过来 , 她就另招了几个人 , 工资、社保、办公室租金 , 每月花去数万元 , 入不敷出 。2022年 , 她开始断断续续停更;当年下半年 , 因为“看不见商业化的希望” , 她终于下定决心 , 彻底停更了这个几十万粉丝的B站账号 。
这个决定让她痛苦 , 但她知道不能再继续了 , 她已经亏了几十万元 。
Z世代本是B站“淘金热”的源头 , 如今成为商业化的桎梏 。公开资料显示 , 2021年 , B站用户平均年龄22.8岁;2022年中 , B站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50% , 新用户平均年龄20.4岁 。多位受访者提到B站用户过于年轻 , 消费能力有限 , 影响变现 。
梁露说 , 在B站 , 大家习惯“白嫖” , “下次一定”的文化盛行 。“B站用户太年轻了 , 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 , 不明白人是要吃饭的、要养团队的 。”
而且 , 相较于小红书等明确定位为“种草”、购物推荐的平台 , B站用户对内容要求高 , 对广告接受度低 , UP主接广告会引发“为资本家站台”等恶评 。一位快消品牌方人士提到 , B站用户对广告的负面评价率过高 , 所以他们的B站品牌号已经不再发布内容;他们在B站上的投放也比较少 , 集中在大博主 。
曾经 , B站颇受广告主青睐 。上述MCN人士回忆 , 2016、17年的时候 , 40万粉丝量级的B站UP主 , 单条广告能卖15万元;20万粉丝的小红书博主 , 只有一两千元 。现在情况改变了 , 他们旗下一位美食博主 , 在小红书一年能挣800万元广告费 , 抖音100万-200万元 , B站只有10万元 。
【B站直播各种礼物收益比例 b站直播礼物收入分成?】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 , 像Youtube一样做贴片广告 , 是可行的破局方式 。但陈睿曾公开承诺永远不加贴片广告;2022年三季度财报会上 , B站COO(首席运营官)李旎称 , B站不会轻易尝试贴片广告 , 原因是 , 从行业来看 , 贴片广告收入仅占3%-5% , 占比萎缩快 , 单价也在降低 。“B站的内容大多集中在2到5分钟 , 如果所有内容都采取贴片形式 , 收入较少 , 又会极其破坏用户体验 。”“100年后 , B站应该会消失 , 也许许多人已经不记得B站 。但我希望 , 大家会记得B站上产生的好内容 , 好的内容才是B站最大的追求 。”去年6月的B站十三周年主题演讲上 , 陈睿如此表达愿景 。只是 , 好的创作者、好的内容 , 都需要足够好的商业化能力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