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的地理意义
【春分日的地理意义】每年公历3月21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 。故春分也称升分 。而在南北两极 , 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 , 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 , 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 。
推荐阅读
- 昂斯诺和蓝色惊喜的区别
- 关于开店的文艺句子
- 分手时候说的话 分手时说的话伤心的话
- 情趣和兴趣的定义
- 怎么挑选不闷痘的粉底液 哪种粉底液不闷痘
- 裤子粘502胶怎么处理 怎么才能把裤子上的502胶水洗掉
- 2023女生适合学什么大学专业 前景好的专业汇总
- 伤心难过的字
- 垙字的意思 垙是什么意思
- 七大营养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