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两种平面布局简述
1、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 , 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 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 。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 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 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 。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 。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 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 , 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 , 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 楼的两旁有廊庞、配殿等 。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 。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 。从一 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闽,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 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 , 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盖 。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我国古建筑的两种平面布局简述】
2、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 , 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 , 相宜布置 。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 。例如民 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 , 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 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 , 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 。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 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 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
推荐阅读
- 预防癌症 这些部位异常竟是癌症信号
- 去除酒糟鼻的小偏方
- 如何修证佛法 修证佛法的三步
- 保鲜大脑的7妙招 逆转脑龄
- 去痘印最有效的方法大全 4个洗脸方法可祛痘
- 努力创业的励志的句子
- 秋季饮食 秋季最应该吃的8大蔬菜
- 女人的心声说说
- 养生常识 中秋后需要注意的9大养生细节
- 提肛的作用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