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珠的组成
【清代朝珠的组成】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 。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 。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 , 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 , 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 。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 , 称为“纪念” 。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 , 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
推荐阅读
- 精华混搭帮你细致皮肤!
- 用补水喷雾有什么技巧?
- 养生要懂食“色”
- 清晨的阳光唯美句子 每日早安问候语
- 简支梁桥的受力特点
-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有效调理气血的方法
- 护肤保养的坏习惯:吃太素易早衰 爱挤痘痘毛孔粗大
- 果酸是什么?果酸焕肤安全吗?
- 健康常识 癌症的十大谣言你误信了几个
- 极品豆腐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