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赏析

1、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注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赏析】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 , 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 , 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 , 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3、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 , 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 。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 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 , 但实为加深语意也 , 而且此句入文 , 让对比感更为强烈 , 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
接下来 , 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最后 , 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 , 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
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 , 但比喻帖切 , 然后借花喻人 , 将陶渊明的避世 , 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 , 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 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