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时不食”是精髓所在 。
圣人孔子有非常严谨的饮食态度:“色恶不食 , 臭恶不食”,即腐败的食物不要吃 , 颜色不对的不要吃,味道不正的不要吃——只吃新鲜的食物,而且要色香味俱全!
孔子还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吃再多的肉 , 也不可胜过主食 。古人讲究五谷为养,五菜为充 。粮食是最养生的食物,肉类菜类只是搭配 。这个观点越来越被现代营养学界认同 。从中医角度讲 , 肉容易生痰湿,阻滞气血,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一定要注意主副食的调节 。不少人的饮食结构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非常不利健康 。
孔子认为:“不多食” , 而且要“食不言” 。暴饮暴食伤的不仅仅是肠胃,还有心肺功能 。边吃饭边聊天 , 这在生活中很难避免 , 尤其是所谓的“饭局”更是要边吃边谈工作 。如此就餐不仅容易噎着 , 吃饭时神思不在食物上而集中在别的事物上 , 消化系统难以进入工作状态,难免会消化不良 。
【反季节蔬果营养差 抢先尝鲜有害无益】遵守以上这些规矩还不算太困难,而“不时不食”却很难做到 。反季节蔬果早已把人们的胃口养刁了,很难适应过去守着大白菜、土豆、萝卜过一冬的单调餐桌 。反季节蔬菜偶尔调剂一下倒也无妨,不过主次还是要分一分 。比如,冬天餐桌上大白菜、土豆、萝卜应该唱主角,不妨烹调方式多样化;夏天瓜果丰盛 , 也需挑选大量上市的品种 , 抢先“尝鲜”有害无益 。
其实 , 养生道理不过如此: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 。反其道行之,自然与健康无缘 。比如该睡觉时吃饭,自然越吃越胖;该吃饭时饿着,肠胃定要遭殃 。简言之,一切要遵循自然规律,莫任意妄为 。
推荐阅读
- 喝牛奶放屁的原因
- 喝汤虽营养 四个误区要避免
- 食物放错地方 营养会蒸发
- 这样吃水果竟吸收不到半点营养
- 食物越贵越好?这些个营养误区坑死人
- 高温爆炒营养流失 炒菜用油四大误区
- 打破被误传的10种“营养禁忌”
- 打死营养师都不会吃这东西
- 漂亮水果人工催熟 没有营养损害健康
- 吃蛋勿入五误区 既没营养又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