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经衰弱这个病名,人们并不生疏 。虽然这种叫法并不能确切地反映疾病的本质,但从字面上还是可以理解的,它是一种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精神和身体活动能力减弱的疾病 。由于它多见于脑力工作者(有人统计,神经衰弱患者中有86.7%为脑力工作者),使得有些人产生了它是因为用脑过度而造成的印象 。实际上并非如此 。
如果仔细地追溯病人的生活经历 , 就会发现在所谓用脑过度的后面,却是长期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或情绪不悦,比如家庭不和睦、事业不顺利、人际关系紧张等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正是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内心冲突 , 使得病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 。故而有人认为神经衰弱是大脑神经紧张与松弛调节紊乱的一种病症 。
精神刺激人人都有过,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经历过,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患神经衰弱 。因而 , 神经衰弱病人还有其内在的因素在起作用 。从性格特点上看,多数神经衰弱病人偏向于胆怯、自卑、敏感、依赖性强,也有的病人过分争强好胜、自制力差 。此外,有些病人的神经衰弱发生于某次躯体疾病之后 。这可能是由于躯体疾病削弱了病人的神经功能所致 。
【用脑过度不会神经衰弱】过去,对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过宽,尤其是在我国 , 病人有些头痛、失眠就被贴上神经衰弱的标签 。目前 , 国际上倾向于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以容易疲劳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这种容易疲劳表现在脑力上,也表现在体力上 。病人一般都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醒后头脑无清晰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及学习效率下降 。病人还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 , 容易冲动,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过分敏感,肌肉(尤其是后颈部、腰背部肌肉)紧张酸痛等 。以上症状时轻时重,其波动往往与病人的心情相关 。不少病人还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手足发凉、食欲减退、便秘、腹胀、月经紊乱及性功能障碍 。因此,不但有些病人常诉说自己脑子坏了,有些病人还会怀疑自己身体患了什么重病,因而情绪更加焦虑不安 。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患慢性病如高血压、肝炎、肺结核等病人,常有失眠、烦躁、易疲劳等症状 。这些症状是躯体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并非神经症中的神经衰弱 。而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的早期,有时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因而患者拒不承认患了重性精神病 。但这些病人的病情与神经衰弱有所不同:神经衰弱病人主动求医,治病心切;而重性精神病人则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认识,不主动求医 。如果病人还有性格孤僻、思维怪诞、行为离奇等,就更应考虑到不是神经衰弱的可能 。
神经衰弱的病程往往迁延数年,但它是一种可以治好的疾病 。在治疗上,应以针对病因的心理治疗为主,辅以抗焦虑药物 。用药时,要谨防产生药物依赖 。另外,针灸、气功、体育锻炼以及生活的规律安排也会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 杨华渝)
推荐阅读
- 长期β 受体阻断剂治疗不会增加抑郁的危险
- 过度上网脾气会变暴躁 由网络引发的7宗罪
-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小心患上抑郁症
- 青春物语
- 早安励志语 充满正能量的早安心语
- 鲍鱼怎么放不会死
- 鸡丝粥怎么煮不会腥
- 狗在冬天生小狗会冬死吗
- 为什么施用叶面肥不会导致贪青晚熟
- 一封写给姐夫的信